李亞茹
[摘 要]新課改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面對當前的教育形式,作為體育學科,也必定是要加入改革的大潮中來的。體育課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的高級游戲,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的好壞更是對國民體育的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制約作用,如何快樂的進行體育教學,是對當代體育教師的嚴格考驗。學校在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的前提,因此,體育課在學校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興趣;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一群活蹦亂跳的小學生,根據他們好奇心強、貪玩的心理特點,我們體育教師要制定好教學計劃,積極調動參與體育課的興趣,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教學工作就已經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認為快樂體育應該強調情感、興趣和創造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增強體質,這對學生的受益是終身的。教師一般是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中的早期影響者,尤其是小學的體育教師,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是處于學習興致的興奮期,對于接觸新鮮事物的興趣非常大,而且有很好的可塑性。
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受其專業的影響,形成了體育教師的特有的氣質,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很多學生如何看待體育課。體育教師健碩的體格,談吐的幽默和優秀的組織才能,這一切不僅讓體育教師的形象深深的樹立在學生心中,而且使學生真實看到了體育鍛煉的效果,并且對其產生了學習鍛煉的愿望,從而引發對體育課的熱愛和興趣。那么如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呢?這個是困擾很多體育教師的難題,現在的小學生“調皮”,但是要善于抓住其弱性。以下我介紹下自己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融洽的師生感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圍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尊重學生是非常必要的,現在的小學生自尊心也很強,只有不傷及其自尊,才能逐步開展教學工作,否則,這些“調皮”的孩子們可是不會積極配合你工作的。此外,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絕不能用過激的言語挖苦學生,尤其是對現在心靈還很脆弱的小學生,只有架起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給學生情感上“減負”,讓學生們感覺到面前這個高大魁梧的人不僅僅是他們的體育教練,更是他們心靈交流的老師,是他們心靈的港灣,只有師生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教學效果才會是有效的,令人滿意的。
二、用巧妙的語言導入課堂,創設情景教學
如何導入新課也是一直以來教師較為頭疼的事,課前幾分鐘的教學計劃很關鍵,往往一些學生一聽上課前幾分鐘老師枯燥的的講解,就已經沒了什么上課的興趣了,心思早已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開課前一定要用精妙的言語來把學生的好奇心的“胃口”調起來。我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及體育教材的特點,采取課前語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級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賴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們的“童心”、“童趣”“童語”“童行”去對學生導教導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從而能主動、積極地進行鍛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利用一些動作模仿創設教學情景,把各派的動作通過模仿表現出來,如象形,兔子跳等,學習立定跳遠,采用“袋鼠跳”的形式來進行,突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這樣的形式不僅學生們喜歡做,還會傳出陣陣的笑聲來,營造了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創設情景,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我們可以采取多媒體影片播放的形式,圖文并茂,分析技術要領,隨后進行實際訓練,親自感受技術要點,增強學習效果。
三、實現角色轉變,廢除一言堂,體驗運動樂趣
新課改要求下,一言堂已經不在適合當今的教育教學,“群言堂”才是提倡的教學模式。變主講為主導,體育是一門體驗式學科,必須是要求學生親自來實際操作的,讓學生充分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能,迸發出對體育的熱情,也體現出了新課改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也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學生樂學、會學、愛學,建立起師生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體育應該倡導體驗式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四、學習交流,自我評價
俗話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要把每次的學習心得拿出來與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以此來發現自己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學習他人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其實學后的交流過程是很有效的,很多隱藏的問題都會被發現,以便進行及時的改正。學生的學后自我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鍛煉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讓他們自己時刻高標準要求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還可以讓老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初步形成良好的體育與健康觀,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小學體育教學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探索適應當今學生健康發展的科學的教學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才能把教學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胡建剛.體藝2+1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對策思考[J]. 當代體育科技. 2013(33) .
[2] 余波.小學體育教育中的困境——淺論運動協調能力培養的缺失[J]. 搏擊(體育論壇). 2013(11) .
[3] 劉繼宏.美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技術主題方法研究[J]. 體育與科學.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