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中小型物流企業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針對挑戰,利用“互聯網+”環境下的創新思維尋求發展壯大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新常態;互聯網+物流業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撐的物流業發展也步入新常態。當前,我國物流企業有700多萬家,其中占大多數的是中小型物流企業。雖然大型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但中小型物流企業對物流行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中小型物流企業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為了實現良好發展,必須充分抓住互聯網+的大好機遇,實現創新協同發展。
一、經濟“新常態”下中小型物流企業面臨的挑戰
1.物流業發展增速放緩,中小型物流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
雖然物流業過去十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新常態”下社會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社會物流總額增幅逐年下降,物流業增加值增幅逐年下降。今后一段時間,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增速將維持低速增長,中小型物流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市場份額少、競爭力弱所受沖擊力將更加明顯,為此,必須順應時代,謀求發展壯大之路。
2.物流業面臨結構調整,中小型物流業服務功能單一、調整困難
當社會經濟中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電商物流激增的同時,網上銷售呈現“爆發式”增長。快遞、快運、食品、電子、快消、醫藥、冷鏈等物流細分市場保持較高增長態勢,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式社區物流服務需求凸顯。網絡購物特別是移動購物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對物流服務的規模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物流企業通常服務功能較為單一,面對客戶需求及問題時更難應對,因此必須盡快調整功能,把握發展機遇。
3.物流業面臨人才缺口,中小型物流企業技術人才數量少、質量不高
物流業運營成本高居不下,高層人才缺乏。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傳統物流業的低成本規模化擴張的粗放式增長已成為過去,物流行業對一線操作型人才的需求比例逐年下降,對懂得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類人才的需求比例上升。中小型物流企業運營過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經營秩序不規范,由于企業規模不大、發展空間受限,導致高端人才數量匱乏,使得企業發展受阻。
二、“互聯網+”對中小微物流企業帶來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1.資金短缺造成了運營模式單一、服務水平低下
“互聯網+”環境下,大型物流企業通過網絡式發展,能夠快速實現物流服務標準化運作、物流服務品質升級。中小型物流企業因資金短缺及人力受限因此無法形成規范化的運營模式,大多數中小型物流企業依循傳統單一的物流配送模式或貨代模式,未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物流品牌與專業化服務特色,因此客戶資源不穩定,服務水平相對低下。
2.人才缺乏制約了信息化發展水平,制約了企業發展
“互聯網+”環境下,大型物流企業通過集中培訓,能夠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實現多產業融合。目前中小型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無法自如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業務流程的革新。大多數中小型物流企業從業人員文化素質不高,因此從傳統的人力操作轉換到電腦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企業信息化水平無法提升,導致與其他行業缺乏溝通,無法打破行業壁壘。
三、新常態下利用“互聯網+”優勢實現中小型物流業創新發展戰略
1.在“互聯網+”基礎上,利用平臺思維實現模式創新促進規模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物流園區平臺、運力資源平臺、公路貨運平臺、零擔物流專線平臺、物流打車平臺應運而生,物流平臺企業的商業模式不斷優化。中小型物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平臺思維的開放、共享、共贏的特點,借助平臺抱團取暖、實現協同發展。企業可以通過物流信息平臺,使得貨運車聯網與物流園區、倉儲設施、配送網點等信息互聯,促使人員、貨源、車源高效匹配,從而有效減少空駛率,提高配送效率。中小型物流企業借助平臺克服市場份額小、無資金實力搭建自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的短板。通過平臺聚少成多形成集群效應,逐步擴到規模,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實現戰略合作,形成區域綜合體,實行規模經營,增強單個企業的競爭實力。
2.在“互聯網+”基礎上,利用眾籌思維實現資金融通促進轉型升級
眾籌是互聯網+的優秀產物,它不僅低門檻、多樣性而且能夠依靠大眾力量開發創意。眾籌能將分散化的資金集中起來、甚至分散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互聯網平民化和草根化的運作。例如,如京東預售“湊份子”、阿里巴巴“娛樂寶”、百度“眾籌頻道”、好潤倉連鎖倉儲等。眾籌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是一種開放、分享的思維,它契合了互聯網經濟時代的要求。將互聯網領域的眾籌模式應用到物流行業一方面實現資本的眾籌,為中小型企業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進而解決因資金短缺造成的運營模式單一、企業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通過眾籌積累資金、擴充人力,與金融業、制造業不斷融合,增強供應鏈上下游的聯動服務,打造多產業與物流集約化供應的發展模式,實現資金融通促進產業結構轉型。
3.在“互聯網+”基礎上,利用精神家園思維實現企業對優秀員工的吸引,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精神家園思維即自我實現,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類需求的最高追求。中小型物流企業必須注重員工的精神世界,通過對員工的思想引導,加強員工的歸屬感,從而積累創造力。加強企業品牌文化建設,尋找優秀合作伙伴,用自身深厚的底蘊和伙伴良好的口碑形成共贏效果,吸引更有優秀從業人員。推廣企業優秀的文化,實現人性化管理,將企業管理與眾籌結合,吸引眾籌參與者中的業內優秀人士,吸引優秀人才就業,解決中小型物流企業人才匱乏的問題。通過眾籌積累資金的同時擴充人力,從而提升企業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有利于中小型物流企業的健康發展。
4.在“互聯網+”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思維實現信息對稱創新物流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
對于正在向互聯網轉型的傳統物流企業來說,物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發展的基礎設備和標準配置。例如,隨著手持終端設備的隨著移動互聯網APP應用的不斷成熟,物流信息同步、分揀中轉、裝卸運輸、攬收派送等環節更加高效;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倉儲設施與貨物的實時跟蹤和網絡化管理,甚至能夠實現智能分倉,提高貨物調度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思維,實現信息的及時交換、實現數據的準確分析,開發應用終端APP,線上線下的多層面對目標客戶進行長期有效的維護。運用大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實現精準營銷,對忠誠客戶的維護在物流行業具備巨大的價值潛力。中小型物流企業實現協同發展后,可以大數據分析結果對目標客戶實現最精準的服務,根據客戶需求創新物流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
5.在“互聯網+”基礎上,利用跨界思維促進產業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物流行業的跨界經營戰略已有先鋒,順豐通過自提點切入在城市社區開的“嘿客”如雨后春筍,京東幫從一三四線城市的大家電切入在縣城和農村開辟藍海,天貓的愛蜂潮從家具產品切入,傳統的電商企業進行了O2O模式進軍實體銷售行業。跨界思維催生創新,跨界可以實現產業融合。信息技術創新為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動力,伴隨著信息技術在物流產業的植根,金融服務業、設備制造業、咨詢業等能夠在交叉處形成技術融合。中小型物流企業必須提升信息化水平,線上線下兼顧,實現服務多樣化、產業高度融合才能做大做強立于不敗之地。作為服務型產業,中小型物流企業更容易與制造業、商貿業和農業等相關產業實現有效對接實現聯動發展。因此開展“多業聯動”將合作層次從運輸、倉儲、配送業務向集中采購、訂單管理、流通加工、物流金融、售后維修、倉配一體化等高附加值增值業務、個性化創新服務拓展延伸,將是中小型企業發展騰飛之路。
隨著物流業邁進“新常態”,中小型物流企業面臨新挑戰的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尋找發展機遇。有效利用互聯網+的平臺思維、眾籌思維、大數據思維、精神家園思維和跨界思維,針對新常態制定發展戰略,實現規模化運營、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優秀員工的聚集、實現物流服務質量的提升、實現產業融合最終可以實現協同發展不斷壯大。
參考文獻:
[1]張平.中國經濟“新常態”與減速治理--2015年經濟展望[J].現代經濟探討,2015,(1):5-9.
[2]秦天程.新常態下影響經濟轉型的制約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5,37(3):34-37.
[3]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J].2015,(07).
作者簡介:陳英華(1979-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武漢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