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理論分析為基礎,通過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說明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以及現狀;其次通過對具體企業的財務風險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從而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最后,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借鑒國內外先進的企業在防范財務風險方面的經驗,并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提出相應地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和措施。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財務風險;中小企業;對策
一、引言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在運營中會涉及到資金的投入與利益獲得,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存在,實際獲得的經濟收益與預期效果可能會產生偏差,形成收益降低或嚴重虧損的狀況,這便是企業的財務風險。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由于中小企業外部可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人們對這種不確定性認識的局限,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本文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認識到通過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和研究,能更好的認識企業的財務風險,并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提升企業的價值,使其在企業中能夠健康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1.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今年來,我國雖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經濟上的波動較小,但是一些企業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經濟不穩的沖擊,尤其是在財務層面上。中小企業作為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群體,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在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整體表現出以下特點:
(1)原材料及人力資源漲價,生產成本上升,盈利空間下降。這是經濟發展帶給中小企業的主要財務問題之一。隨著經濟危機引起的供需矛盾的加強,各種生產資料成本上漲,勞務人員工作成本增加,這使企業購買生產資料及雇傭工作人員的成本增加,前期投入增加的同時,利潤收益下降。
(2)資金不足,積累及運轉不暢。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及企業合伙人的資金投入。因為政策等外部原因,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獲得的資金的渠道尚未完全開放,故主要資金以企業合伙人自主籌資為主。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的一項調查表明,我國中小企業90%以上的原始資本,來自業主、合伙人或家族。因為個人僅統計條件的限制,企業資金往往呈現出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并進而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配套設置的改進及競爭能力的加強,使得企業獲得較低的利潤的同時,資金增值慢,反過來影響資金運轉。
(3)融資困難。中小企業在向銀行貸款中,受到企業規模的限制且與企業生產產品具有極大的相關性,這使得中小企業,尤其是文化型、科技型產業難于通過貸款的方式獲得生產資金。
2.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影響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形成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有企業自身狀況及經營管理能力的問題,同時還有國家政策,市場經濟條件等外部環境的影響。
(1)外部原因
第一,國家政策影響。自2008年后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我國通過宏觀調控手段,采取經濟緊縮政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且在中小銀行中實行差額預備金制度,使中小企業貸款渠道進一步受到控制,中小企業通過銀行獲得的直接貸款受到阻礙,企業財務風險進一步增加。
第二,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不暢。首先,國有商業銀行以國家大型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向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及支柱性產業,國家明顯政策傾斜型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對于中小企業則予以種種規定與限制,對于像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國有商業銀行與中小型商業銀行之間對接不完善,整體金融服務化水平低,使中小型企業申請貸款難度增加,且貸款方式過于模式化,不適應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類型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
(2)內部原因
第一,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傳統落后,管理水平低的問題。受傳統思想影響,一般企業的“白條”現象嚴重,資金使用不夠規范。企業內部缺乏專業的理財隊伍,在資金交易及運轉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控制、審核、預算。因為企業財務管理環節的薄弱,導致企業資金籌集和運營能力不足,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消極的影響。
第二,企業誠信問題。中小企業誠信問題不足是導致中小企業出現財務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這一原因,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需要加大誠信問題分析,加大銀行的投資成本,使銀行貸款風險提高,導致銀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另一方面,因為誠信問題,企業間合作經常出現資金拖欠現象,甚至出現攜款潛逃等問題,導致企業資金不能正常的運轉與回收。同時,因為中小企業誠信問題,企業在采用股票、證券等方式融資時,缺乏可信性,實際融資效果往往不夠理想,影響企業資金籌集。
三、中小企業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對策
1.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財務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機制,首先需要加強公司財務體系的建設,保證財務人員具有專業的風險防控知識,并具有現金的理財思想,以投資等形式保證資金的安全與增值。需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對變現能力比率、負債比率、資產管理比率等財務指標的分析和監控,做到有效的避免或減少企業財務風險的損失。最后,建立建立企業財務風險緊急資金,通過儲備一定的緊急資金,保證風險發生時,能夠短時間內緩解危機,為企業提供緩沖與應對的時間。
2.確定最優的資本結構和籌資方式
就投資來說,中小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的投資方式。公司在投資中,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可以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增加企業的資金利用率,以廠房等固定資產為投資方式,增加企業的投資范圍。另外科技型企業及文化性企業可以通過無形資產的投資,達到企業資產增值的目的。在投資中,需要始終注意的時增加對于投資項目的調查與監管,保證投資的安全與決策的最優。
就融資方式來說,首先需要根據國家對于中小企業貸款政策及上市政策,合理整合企業內部資源與企業設置,使企業在申請貸款中能夠增加通過幾率,增加企業融資來源。其次,通過中小企業聯合會等中小企業聯合組織,建立相同類型企業的聯合,實現范圍的市場、資源與資金的互通,加強市場風險的對抗性與企業的競爭力。
3.政府加強扶植力度
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與社會的扶植。針對上文提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國家需要制定適當的政策,以專門的銀行或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服務,采用互聯網信息聯合的形式,保證能夠切實掌握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產品狀況及市場、發展前景,為企業發展提供合理的資金支持,減少審核程序。
四、結論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對于資金緊張,市場抗風險能力差,競爭力差的中小企業來說,企業財務風險更具有多發性與后果嚴重性。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企業財務風險,并通過規劃企業制度,建立風險預警體系與因對措施等形式,保證將風險的危害降到最低。
只有國家、企業、社會充分合作,以合理的政策、正確的態度及完整的體系共同對抗企業財務風險,才能保證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的財務風險發生幾率最小,危害最小,才能保證占據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中小企業的順利發展,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唐曉宇.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5(24).
[2]金大祥.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企業研究,2014(16).
[3]王巖巖.淺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4(03).
[4]戴昕.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及預警[J].中國商貿,2014(26).
[5]劉春,黃圣洲.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籌資風險[J].科技廣場,2014(02).
[6]王慶鵬.淺議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J].中國商貿,2015(17).
[7]李云霞.淺析中小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主要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4).
作者簡介:夏兆雄(1994-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2013級財務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