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輝 葛薇
[摘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是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和不斷前進發展的國內社會形勢下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的迫切需要,對于維護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賦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以新的內涵、動力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和實踐變化,不斷創新,真正肩負起推廣、發展馬克思主義,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本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進行了淺述。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156-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要以理念創新為先導
自上世紀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社會民主化、開放化的程度不斷提升,高等教育中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傳統的社會本位向滿足個體需求進行轉變,由以前的個體不被重視轉變為現在的對個體的重視,在社會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更加凸顯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從一個方面進行觀察,當前的大學生們受網絡信息和市場經濟潛移默化的影響,自主意識覺醒,獨立意識更加強烈,因此舊有的教育理念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教育理念進行改變和發展;而從另一個方面而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的社會環境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生面臨著社會上的諸多挑戰,例如當前社會的進一步分化,社會正在向網絡化、市場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想互相碰撞,因此社會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歷史特殊時期對學生進行引領,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形態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流,這是高等院校馬克思列寧主義等思想大眾化的歷史使命。在傳統的高等教育中,對社會本位強調過重,而對學生們的個體發展卻進行忽視,使大學生群體的創造性、主動性被遏制,對大學生群體的全面自由發展非常不利,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單單要對社會的要求進行契合,同時又要對學生的個人需求進行考慮和滿足。要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個體發展進行維護和尊重,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有效引導,使馬克思主義教育價值觀真正被學生所接受并發揮其引領作用。
在高等院校中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要對教育理念不斷進行創新,要使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夠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夠發揮其有效性和針對性。要對以往教育觀中的社會本位教學理念進行突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的價值觀、社會觀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流意識,讓大學生們能夠對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促使大學生們普遍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信念和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要以理論創新為基礎
當前一個時期,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擔的使命是,不斷創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完善,對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得到不斷創新。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創新時,要對理論構建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遵循,要把科學性作為最根本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意義等要重視到位,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的不斷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創新,還要對民族性和時代性進行遵循,要不斷探索和挖掘當代中國特色的主流價值,在向學生進行授課時把知識價值和主流社會價值結合在一起,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進行彰顯。除此之外,還要對理論的表達內容在表述中的大眾化進行注意,增加向學生授課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更強的可接受性和可讀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要以實踐教學為動力
馬克思主義只有在與實踐的互動中才能充分體現生命力,獲得影響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重視實踐教學創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學生生活實踐的互動,才能獲得發展的持久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創新表現為,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突出實踐的地位和作用,由原來的理論灌輸發展到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實踐環節和實踐教學等各種形式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化。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轉型、思想多元的背景下必然有自己的理論需求。馬克思主義重視實踐、重視改造世界的理論本性契合大學生對理論的需求,內在地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滿足其理論需求和引領實踐的前提與可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表現為,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突出實踐的地位和作用,由原來的理論灌輸發展到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實踐環節和實踐教學等各種形式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化。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轉型、思想多元的背景下必然有自己的理論需求。馬克思主義重視實踐、重視改造世界的理論本性契合大學生對理論的需求,內在地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滿足其理論需求和引領實踐的前提與可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使這一理論真正滿足學生的理論需求和發揮引導實踐的指向作用,就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理論對實踐的解釋、回應和指導,挖掘理論對現實、理論對于學生的價值性因素等實踐創新內容。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要真正為大眾接納認可,必須適應現實生活世界的理論要求和實踐需求,規范、引領現實生活世界,實現服務社會和民眾的目的。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要以科學方法為助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過程中,教育方法的合理使用程度會直接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及結果產生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創新要以有效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主體性教育思想為基礎,從突出理論灌輸轉向主流引導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從單向傳播轉向雙向和多向互動,充分調動青年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理論學習和理論創新的能動性。
五、總結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點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突破,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積累了不少優良教學傳統和教學方法。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和吸取傳統教育教學方法中的優良傳統和精華,并賦予其時代意義和現代科學元素,推動教學方法變革;另一方面,要突破和創新傳統,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求新的出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突破傳統的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型和理論與實踐結合型教學模式;擯棄舊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研究型”等知識傳授和能力、素質提高并重的新型教學方法。要在堅持學生主體的原則下,借助于現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科技時代為高等教育提供的便利條件,掌握好新媒體時代的教育傳播規律將其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教育資料匯集渠道,利用新媒體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融合過程中的互動機制。
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在實際教學中,要和新的社會形勢相結合,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不單單要對理論的內涵推進進行重視,同時,還要對理論的實踐力量進行注重。在高等院校積極營造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輿論氛圍,使其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同時也使其成為社會的共識,使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功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黃冬福,林曦.試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2]郭超.四類媒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傳播作用[J].現代商業,2011(24).
[3]潘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辯證關系分析——兼論如何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廣西社會科學,2011(08).
[4]姜玲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陣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4).
[5]李冬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黑河學刊,2011(08).
[6]夏小華,周建華,呂衛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
(07).
[7]王鳳梅.以問題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3.
[8]王圓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大學生理論社團的有效互動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9]曹燕麗.案例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
[10]張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法改革探索[D].南京林業大學,2011.
[11]蘇志宏.論馬克思主義教育目的觀(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1(03):6-13.
[12]芮鴻巖,張陟遙.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高校推進中的“四個統一”[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05):
21.
[13]石國亮.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傳播的幾個前提性問題[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01):11.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under the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rastic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urgent need, for maintenance a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guide the young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ra of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 doctr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new connotation, power and requir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practical changes,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really shoulder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 doctrine, training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mission. This paper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 doctrine fusion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Marx's popularity; integration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