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琪
摘要:農民的就業轉移主要從農村來到城市,他們從事體力勞動共同組成了“農民工”這個特殊的組織,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區的建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農民工群體進入城市以后,由于自身的知識水平有限,只能在就業層面上選擇體力勞動,這也說明農民工就業渠道和途徑相對狹窄,這樣一個發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也對農民工團體的利益造成了損害。
關鍵詞:農民工;就業;總結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01
現如今,農民工群體在城市就業工作中,承擔了比較重要的建設作用,但是,這一群體自身知識水平較低,工作面較為狹窄,工作環境復雜,這些都是阻礙農民工發展的因素。本文研究主體以農民工為例,重在論述農民工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以及就業的渠道研究,并對產生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我國農民工就業的發展現狀
農民工是我國人力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城市的進步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國農民工數量現如今已經高達2.5億人,針對農民工這一群體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改革新時期國家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農民工保護戰略,充分發揮好農民工的建設性基礎作用。
現如今,我國政府和其他組織都在關注這個團體的發展情況,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民工進行基礎性保障。農民在農業勞動的閑時,外出務工來獲取一定的工資補貼家用,他們對城市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只有在城市工作,才能使得自己的家庭有更好的額發展,但是,農民工群體都是一些年紀較大、法律知識淡薄、沒有良好的技能培訓的勞動者,他們一方面承受較強的工作強度,再一方面,工作報酬也得不到保障,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農民工得不到工資,更有的為了討薪,觸犯國家法律法規,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得到政府的重視。農民工在遠離家鄉城市進行工作,更多的是缺乏一種歸屬感,周圍其他階層對農名工的歧視問題也是一個問題。
二、影響我國農民工就業發展的因素
環境因素。由于農民從農村走進城市,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自身也只能從事相對較重的體力勞動,其他行業對工作的要求相對較高,文化水平、年齡、身體素質、工作能力等都是農民工缺乏的因素,在農村的環境里,接觸的事物也和城市有很大區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選擇就業的途徑。
政府政策。在政策上,國家雖然鼓勵農民工進行城市建設,為城市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但是,在一些政策保護上缺乏相應的處理機制,對農民工生活沒有一定的實質性措施,這也在一定層面上或多或少的造成了農民與政府的斷層。目前,我國政府部門也在不斷晚上法律法規體系,但是在落實上,不易操作,正在一些職業技能培訓上缺乏相應的經驗,仍處在探索階段。
企業規范。企業是直接面向農民工的一個重要組織,農民工在工作崗位上不辭辛苦的完成工作任務,薪水和待遇也沒有統一的薪酬標準,這在一定層面上造成了企業擁有了較大的主動權,導致社會上出現很多農民工討薪的新聞,并且每年都會上演,有的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沒能喚醒開發商的良心,這種沒有法律合同約束,企業經營不善,就會對農民工造成損失也是影響農民工就業的因素。
三、我國農民工就業的渠道和途徑分析
數據表明,我國有超過七成道德農民工通過非正當渠道進行就業。我國農民工就業渠道較為單一,主要有人力資源介紹、包工頭的介紹、親友推薦等途徑,一般都通過親友介紹來到工地進行體力勞動,在合同上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力,這也為以后的農民工維權造成了一定的隱患。農民工的情況也出現了一些比較明顯的現象,有時候在一起工作的是一家人,或者是一個村子里邊的,具有較強的地緣和血緣關系,這種情況有的子孫三代都居住在工地上,這樣在代際方面就存在著幾輩人都是農民工的現象。在我國,農民工群體還是缺乏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由于自身關注比較少,又滿足于自身所處的環境,所以,就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就業問題,但是,在同等經濟條件下,在農村的發展如果能夠滿足他們,他們更愿意呆在自己的家鄉進行勞動。
新時期,我國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更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青少年選擇一定的電子廠進行工作,但是雖然擺脫了建筑行業的勞動,在電子廠行業工作也是工作強度較大的,青年農民工有了一定的綜合素質,所以找工作和人際交往上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例如;從農村走出來的女性,大多進入服務行業,她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年輕、氣質、素養以及個人表達能力找到相對輕松的工作,從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來看,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越能通過正規的渠道找到工作,對新時期的信息處理能力擁有較大的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工勞動力的綜合素質。
四、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
我國的政府職能正在進行創新以及轉變,對于農民工就業的渠道也要通過政府的力量進行積極拓寬,并且在農民工法律援助以及法律保障方面要投入更多的政策支持,這才能為農民工建立健全一個有力量的就業渠道,讓農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歸屬感。政府在鼓勵農民工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也要緩解農民工的就業壓力,我們不禁反問,如果農民工在農村找到了適合的發展道路,還會來到城市進行建設性工作嗎?國價一直都特別重視三農問題,這也是促進農民工就業調整的一個重要導向。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資金,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通過掌握的技術,在家門口也能發家致富,也可以結合當地的經濟特色,發展適當的特色農業,為農民增收做好基礎。另一方面,要多鼓勵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或者創業,運用當地的獨特資源,通過小額貸款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就業方向和渠道的調整。
五、總結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十分迅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農民工失業問題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漸顯現,農民工不受重視,犯罪率的增長等問題,這些都是中國農民工問題遇到的瓶頸,我們知道的農民工就業的渠道和途徑都比較單一,但是,如今的形式只有政府采取措施,為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條件才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更好地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促進城鄉和諧、協調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非正式就業渠道與女性農民工就業[J].甘肅農業,2006(8):111.
[2]朱晨.農民工外出務工對就業渠道選擇的影響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11):85-88
[3]夏麗霞,高君.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就業問題與市民化的制度創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