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高職院校應把思政課教育教學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對高職思政課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立德樹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理念,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合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方方面面中去,充分發揮思政課課堂教學在高職德育課實踐活動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德才兼備”、“德技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復合人才。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認為,考不上重點本科院校,甚至也進不了二本院校,對就業前景堪憂,未來只能從事技術性相關的行業,做一線的勞動者,那么從事技術工作,只要把技能學好,學不學習思想政治課,其實對他們來講是無所謂的,而且思政課,每年都開設,學生從小學,初中,高中都開設思政課,為啥到了大學還要開設呢?認為思政課對他們沒有什么用處,且思政課占用了學生很多專業課學習時間,這與學生的認識誤差有關。甚至還有很多思政課教師也覺得開設思政課必要性不大,決定未來就業的決定性因素是學生的技能,可是,他們沒有看到德育的重要性,立德樹人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任何一個人才,需要先成人,再成才。當然,很多學生不喜歡思政課,是認為思政課枯燥無味,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陳舊,沒有新意和吸引力,所以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顯得尤為迫切。
現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不是缺人才,而是缺少技能型復合型人才,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方面是普通勞動者待遇不高,工作環境不理想,也由于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很多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讀職業院校,來就讀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家庭狀況不太好的家庭,所以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成績不理想,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大多都是最后一批錄取的學生,不得已來職業院校學習一門技能,謀生。另外,高職院校還有很多種辦學層次,諸如:三年制大專,五年制大專,三年制中專,對口招生,單獨招生,還有很多初中畢業在外工作好多年后又重返學校繼續學業的學生,他們的素質參差不齊,能力不一。所以,大多學生普遍對思政課不重視,還有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支粉筆,一本書,滿堂灌,純粹講授,缺乏新意,內容枯燥,導致聽講的學生很少,低頭族,睡覺族一大堆。所以,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為必要。
一、思政課教學方法多樣性的使用,使立德樹人理念融入課堂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嚴重滯后,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只有將自己所學融合多種教學方式才能最大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案例教學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要讓學生理解,需要用大量事例來進行講解。如講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就需要采用改革開放前的一些例子,如搞集體、人民公社運動挫傷農民積極性,農民普遍貧窮,讓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激趣導學教學法,提問的方式要激趣、和善,提問時的語言要活潑,切忌咄咄逼人的提問語氣。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縮短師生心理的距離。思政教學還要與時事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時事,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豐富學生社團活動,把立德樹人理念融入社團活動中去
學校要開展各種班團體活動,諸如養成教育,誠信教育,生態文明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苦難教育等;組織各種大學生社團,如自愿者服務協會,生態文明協會,學生自律委員會,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舞蹈協會,書畫協會,等,學生通過多參與這些社團組織活動,使大學生參與校園管理,自我管理的素質全面提高,為人處事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大大提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誠待人,學會感恩,學會互幫互助,學會珍惜勞動,學會寬容他人,學會自我調適心情,學會慎獨。把高職院校的校訓:“正德強技,愛國榮校”真正融入當代大學生心里。真正把德放在相當重要的地位,先成人,再成才,德才兼備,德技兼備。
三、開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大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方式
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韶山毛澤東故居,花明樓劉少奇、彭德懷故居;衡陽市也有很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衡東縣羅榮桓故居,衡山縣唐群英故居,衡陽縣夏明翰故居,譚子山工聯村,湘南學聯,衡陽市博物館,曾國藩岳父歐陽故宅,等,都可以作為大學生實踐基地。以思想政治課程為依托,以志愿者服務為契機,推進高職學生參與社會管理,將立德樹人與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社區志愿者服務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
四、開啟信息化教學新時代
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每個學生都有手機,電腦,很多學生都離不開手機,被稱為“低頭一族”,很多教師有這種無奈:“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上課,而你們卻在玩手機。所以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顯得尤為必要,師生之間可以建立QQ群,微信等進行課內課外的交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增加趣味性,直觀性,生動形象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與學生進行網絡溝通的同時,把網絡道德融入進去,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得到提升。大學城空間也是一個不錯的載體,現在網絡特別發達,思政課教師需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開啟教學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楊公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2]田長生.論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力點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5).
[3]舒尚春.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作者簡介:雷艷平(1976-),女,湖南桂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5年度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反思與實踐研究—以衡陽市各高職院校為例---衡社科規劃辦發(2015)3號(項目編:2015D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