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光輝+朱來武
【摘要】 目的 評價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治療組, 接受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方案治療;同期再選擇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 接受溶栓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住院時間及血管再通幾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推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效果突出, 建議臨床推廣。
【關鍵詞】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50
近幾年, 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已經在國內各級醫院得到推廣, 而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應用價值也已經得到認可。為進一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水平、對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的臨床可行性進行探討, 研究時作者選擇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重點分析, 同期再選擇6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 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 通過觀察所有入選患者臨床指征, 并總結適合患者的臨床方法,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治療組, 男39例, 女21例, 年齡最大80歲, 最小61歲, 平均年齡(70.00±3.63)歲。同期再選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 男40例, 女20例, 年齡最大81歲, 最小60歲, 平均年齡(71.00±4.0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溶栓治療, 治療程序嚴格按照設計流程進行。治療組患者接受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方案治療, 具體為:①患者入院以后, 予以常規吸氧、降壓、調脂以及降糖治療等。術前給予患者服用300 mg腸溶阿司匹林片+300 mg氯吡格雷, 同時予以靜脈滴注硝酸甘油。②如果患者有心源性休克癥狀或低血壓癥狀出現, 還需使用多巴胺, 確保患者的收縮壓始終≥90 mm Hg(1 mm Hg=0.133 kPa)[1]。
③選擇股動脈穿刺技術對患者的右股動脈以及右橈動脈進行穿刺, 再將專用鞘管置入其中, 并給予患者注射3000 U肝素, 同時進行冠狀動脈造影。④觀察患者造影情況, 若其右冠狀動脈始終處于完全閉塞狀態, 需要對其左股靜脈進行穿刺。⑤觀察患者靶病變組織的直徑, 結合患者臨床指征選擇適合的球囊導管, 再用大氣壓適當擴張患者的靶血管, 并結合其病變血管長度、血管直徑等情況置入支架[2]。⑥支架置入程序完成后, 如果患者靶病變組織表現出血栓征象, 還需將25~50萬U尿激酶注入至患者冠狀動脈中, 同時確保注入操作程序的緩慢性和手法的精準性。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住院時間及血管再通幾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67.03±3.50)%, 對照組為(49.28±3.50)%;治療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為(65.01±2.99)mm, 對照組為(58.49±3.33)mm;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88±5.12)d, 對照組為(18.06±12.11)d;治療組患者血管再通幾率為100.0%(60/60), 對照組為70.0%(42/60);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作為急診科臨床中十分多見的疾病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不僅發病率非常高, 而且患者病情非常嚴重, 發病也非常急, 給臨床治療工作增加巨大難度。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臨床首選方案之一就是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該方案強調以球囊擴張手段對患者冠狀動脈進行適當擴張, 再將藥物支架置入其中, 確保患者的狹窄癥狀得到充分消除, 用以改善患者心肌供血水平, 從而還能達到再灌注功效[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推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意義重大, 這是因為該治療方案的適用范圍非常廣, 通常能在短期內充分消除心肌梗死患者狹窄癥狀, 促使其血運條件始終保持通暢性, 達到正常灌注效果。不僅如此, 由于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強調開通患者已經處于閉塞狀況下的血管, 促使血管能夠重新恢復正常血流狀態, 防止出現梗死癥狀, 以便患者恢復健康[4]。
本研究中, 治療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住院時間以及血管再通幾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推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案, 可提升血管再通幾率、縮短住院時間、控制不良癥狀, 有助于改善患者左心射血分數, 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桂棠, 韓雅玲, 王祖祿, 等.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長期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9):2032-
2033.
[2] 王小維, 賈大林, 齊國先, 等.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ST段24 h內演變的臨床價值.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5, 43(9):798-801.
[3] 周華, 何曉燕, 莊少偉, 等.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后無復流的臨床及程序危險因素分析.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3):
280-286.
[4] 何華, 董道然, 李楠, 等.缺血后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早期心肌保護作用研究.中國醫藥, 2015, 10(6):777-781.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