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囡
【摘 要】學生具有高尚的品德會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才,教師在品德教學中要縮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品德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質和性格,促進高尚思想道德的形成。教師通過生活、問題、調查以及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會促進學生品行的提高和德育的提升,實現品德交融,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品德;生活;問題;調查;民主
小學品德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著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走進社會,融入社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時期,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自主地進行探究和體驗,會形成自己的認識,塑造出正確的思想品質,端正行為,形成高尚的品德。
一、緊扣生活,拉緊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新課程倡導教師要變革教學方式,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來感受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品質。在教學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實用性,高尚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德育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品質。教師要加強德育課程建設,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和故事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時,為了使學生避免染上吸煙、酗酒、泡網吧的不良生活習慣,教師要從他們的危害入手,通過學生身邊的人入手,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爸爸、爺爺是不是吸煙呢?周圍的叔叔、伯伯是不是經常酗酒呢?他們與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樣?教師提供一些身邊因吸煙造成危害的事例以及被動吸煙的數據會促進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來端正態度,形成正確認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問題探究,設問質疑引發思維運轉
孔子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交流中設問質疑,是學生探究的起點,會引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潛能的爆發,通過思維的運轉來實現正確品質的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問題會引發學生思想的運轉,促進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念來進行評價和判斷,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例如在講授《誠信真可貴》時,教師引入海爾電器廠的故事:廠長把76臺冰箱全砸了。通過故事設置問題:冰箱被砸對廠里會有什么損害?如果不砸這些冰箱,使他們流入市場進入百姓家會怎樣?這件事對海爾公司有什么影響?問題的設置使學生思維快速地運轉,進行著邏輯分析和推理,對于砸冰箱事件的利弊進行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在比較和對比中學生會提煉出正確的觀點和看法,認識到成型的重要性,是誠信促進了海爾公司的快速發展和良好信譽的形成,成就了它的美名,推動了公司生機勃勃的發展。通過對于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中,幫助學生由此及彼形成自己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誠信觀,端正自己的品德。
三、參觀調查,親歷過程感受學習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發現者和探索者,通過他們的體驗來感悟和習得知識,提高能力,端正品行。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參觀調查會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行為的探究,幫助學生在感悟和體驗中形成自己的認識,提高對于品德的理解。
新課程改革也指出教師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參觀調查的方法對于學生品德的塑造是在合適不過的。他們可以通過體驗來感悟,通過探索來發現,在親身實踐和觀察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學生把知識和現代社會現象相結合,在親歷和體驗中感悟知識,培養自己的品德和行為。這種學習模式能夠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體驗,調動了學生的社會經驗,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感受之間的練習,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例如在學習《勞動需要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調查,讓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學習、娛樂、休閑、飲食等方面是否需要知識?科技發明創造對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通過對于這些方面的觀察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學生經歷了調查和研究會深深地認識到科技的作用,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意義,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修養,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共同討論,營造民主氛圍進行探究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民主參與和科學決策的課程運行機制。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和溝通的舞臺,學生在這里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在彼此的切磋中實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家鄉民風民俗小論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討論民風民俗文化,使學生看到傳統節日里的陋習,比如春節里過渡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損失,清明節燒香、燒紙的做法真的會使老祖宗收到嗎?端午節劃龍舟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嗎?學生在交流中會開闊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正確地看待事物。在溝通中學生也會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觀念,破除封建迷信活動,認識到傳統節日中的陋習,從而可以以正確地認識來接受和看待民風民俗。民主的討論氛圍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在交流中感受到合作的意義和價值,端正思想,塑造品德,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品德高尚人才。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會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品德知識,把品德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生活中,體會良好品行和道德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端正態度,全面發展,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參考文獻】
[1]王建龍.讓活動教學深植于品德與社會課[J].考試周刊,2007年12期
[2]王清平.小學德育活動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3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