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蓮英
【摘 要】如何將社會熱點有效地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高中政治老師面臨的又一新課題。必須從基礎年級開始就把時政引入課堂,把多種時政教學形式靈活運用于課內外,是完成政治課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時政教學;現狀及意義;策略和方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和近幾年高考的試題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日益加強,社會熱點和教材考點的結合也日益密切。為此,如何將社會熱點有效地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高中政治老師面臨的又一新課題。通過幾輪的高中教學,本人深刻體會到:提高時政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高一基礎年級開始就把時政引入課堂。
一、高中政治時政教學現狀及意義
(一)現狀:一些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完成教材中知識點的講授和講解,時政幾乎不涉及,尤其是高一這一基礎年級,因為教學課時的少,忙著趕進度,對時政教學不重視導致政治學科教學幾乎不與學生談時政,很難將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另外,一些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主觀性過強,在評論時事政治時太過主觀,隨意性較大,缺乏客觀性。所以,在分析時事時,往往會存在傳達錯誤信息的情況,造成學生不能深刻認識時事,甚至導致產生錯誤的思想認識。再次是,一些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深入理解時事政治教學,缺乏時事熱點關注意識,使時事熱點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意義:首先,時政教學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作為政治理論的最新素材,可以增加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深化和實踐性的認識,且對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時政教學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進行高考備戰。近年來高考在命題方面發生了巨大改變,以時政熱點材料作為命題背景的特點越來越突出。高一開始引入時政教學,日積月累的教與學中培養學生用時政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有利于文科學生高考的備戰和應考,也促進理科學生公民素養的提升。
有人說,基礎年級開設熱點課實屬浪費時間。殊不知,時政內容雖然會過時,但用時政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分析、綜合、歸納、評價等高層次的能力)卻不會過時。因此,本人積極的進行了一系列培養能力的實踐,從高考的效果來看,基本滿意。下面結合這些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二、高中基礎年級時政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一)思想上重視,增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
為了使引入的時政事例具有針對性,教師要注意廣泛選材,電視、廣播、報紙、網絡都是選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細選、歸類存檔。教師應該將時事政治知識的積累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通過每天的電視新聞、網絡(騰訊網、新華網、新浪網)以及報紙(高中生時事政治報、新華日報)等途徑,搜集和積累時事政治,并不斷進行充實和更新。組織學生多方位搜集時政信息,歸納整理時政熱點,全面了解熱點要聞,準確領會精神內核。
(二)行動上落實,課內外多種形式結合
利用好課內和課外兩個陣地,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做好基礎年級的時政教學。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形式一:新聞放映和播報
我選擇在晚飯后利用班級的電子白板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一些篩選好的新聞,每節課授新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進行時政播報,總結近幾天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利用電子白板顯示時政事件的圖片視頻等內容,主要在于讓學生了解時政熱點。既幫助學生學習政治,又放松學生的心情,提升接下來的學習效率。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高中繁重學習的同時實現對時事政治的巧妙把握,并且實現對考試中時事熱點題目的前瞻性預測。
形式二:時政教學貫穿教學過程
可以在預習環節設置時政問題。根據教材合理設置預習問題,巧妙引入時政。如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讓學生自主設計,恰到好處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導入新課的環節引入時政材料。在導入新課時,精心選擇近段時間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如高一下學期學習必修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引入當年全國人大會的相關視頻和新提法。還可以在講授新課環節中穿插時政簡評。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時政熱點展開討論,然后簡單評論一下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最好是結合學過的高中政治課的基本原理進行解說。通過這種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喜歡政治課,增加學習興趣,又可以及時復習政治課的原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為高考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
形式三:時政熱點研究性學習
依托研究性學習這一形式,以當下的時政熱點為課題研究對象,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形式四:編排課本劇
為提高學生政治課的參與意識,我借鑒成功電視欄目的形式如: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由學生擔任記者、主持人、嘉賓,編演案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民主管理》《價格聽證會》等框題時,我采取這種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了基礎知識,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了全方面的素質。
形式五:開設熱點小專題課
有人說,基礎年級開設熱點課實屬浪費時間,到高考時熱點都變冷點了,毫無意義。其實由于學生對事件的前因后果明了,理解新問題既深刻又輕松。高一依托興趣小組活動提早開設熱點小專題,節省了高三關鍵時期的學習時間,有利于提高高考復習效率。
實踐證明,從基礎年級引入時政教學,把以上多種時政教學形式靈活運用于課內外,改變了傳統政治課給學生的印象,拓寬了視野,發展了能力,帶來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提高政治課實效、完成政治課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秀輝.時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2013年第05期
[2]楊發紅.高中政治教學應引入時政,《讀與寫·上旬刊》,2013年第12期
[3]張兆芳.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學周刊·上旬刊》,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