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祥 廖興
【摘 要】“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這種培養模式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為此,從通識教育、專業分流、專業教育三個階段的特點入手,分析了在各階段的問題與挑戰,并且提出了學生管理教育中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學生管理
1 大類招生內涵
所謂“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即高校本科招生時不劃分具體的專業進行招生,進行一定通識教育后進行專業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1]經過近十余年的實踐證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專業選擇自主性、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優化高校教學資源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樣一種學生培養模式對于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2 大類招生帶來的挑戰
根據“大類招生、專業分流”這種培養模式的特點,本科教育可劃分成了通識教育、專業分流、專業教育三個階段,各階段的學生管理工作都面臨問題和挑戰。
2.1 通識教育階段
所謂通識教育階段是指進行基礎課學習教育的階段,這一階段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問題。
2.1.1 缺乏足夠專業引導、專業選擇依舊迷茫
作為“大類招生、專業分流”這種招生模式的本意,多給了學生一至兩年思考時間,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其根據自身的綜合情況進行理性選擇。然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反映這段時間由于專業課較少,很多同學在經歷了一至兩年的時間后仍舊不清楚自己的專業喜好,達不到這種培養方式的初衷。
2.1.2 學生凝聚力弱、集體榮譽感淡漠
學生普遍認為現存的行政班級、同學以及班主任在分專業時會重新“洗牌”,所以較少關注現有班級的活動,只跟本寢室或興趣愛好相投的同學來往。這給輔導員、班主任乃至班委的管理工作帶來了重大挑戰。
2.2 專業分流階段
這個階段面臨舊班級模式即將解體,新專業班級模式尚未形成,學生對于是否能夠選擇到自己滿意的專業、分配到自己喜歡的班級存在極大的擔憂。這一時期,主要會出現以下問題:
2.2.1 學生思想波動較大、情緒不穩定
大部分學校現行的專業分流方法是以志愿和學習成績為主、就業和興趣為輔,這對于一些成績不盡理想,但卻又想分配到“熱”門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這部分學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焦慮、煩燥等心理問題,情緒極不穩定,甚至少部分學生可能會由此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
2.2.2 專業選擇“一邊倒”、“跟風”情況嚴重
由于各高校師資力量的有限性、各專業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性,市場對于專業人才需求的差異性,導致學生普遍選擇師資比較集中、師資力量比較雄厚、且社會普遍認為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由此出現了專業“一邊倒”的情況和“跟風”情況比較嚴重。
2.3 專業教育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進入新建專業班級學習,相較于專業分流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處理專業分流之后產生的一系列班級管理問題。
2.3.1 兩極分化嚴重
就一般情況而言,專業分流會采取志愿+成績+就業的方法來進行,這種方法的結果會導致兩極分化嚴重。促使選到喜歡專業的同學越來越努力,沒有選到喜歡專業的同學就會毫無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兩極分化情況會日趨明顯。[2]
2.3.2 班級凝聚力薄弱,學生歸屬感缺失
專業分流之后,舊班級不復存在,原來的班級管理模式被完全打亂,新班級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不熟悉,又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而已經經歷了一至兩年大學生涯的學生缺乏了大一時進校的激情,部分學生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仍然在原來的非正式團體內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專業分流后形成的班級凝聚力薄弱,學生歸屬感缺失。
3 建議與措施
根據以上針對各個不同階段問題的分析,應根據不同階段所出現問題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盡可能減少“大類招生”這種培養模式帶來的弊端。
3.1 通識教育階段
3.1.1 加強專業教育
在通識教育階段,一方面可以增加部分專業基礎課的開設力度,使學生通過正式的專業課學習了解相關專業特點、專業前景,為之后的專業分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各個學科不同的特點開始形式多樣的專業知識普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專業、認識專業、熟悉專業。
3.1.2 強化合理引導
學校在通識教育階段,要做好合理的引導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專業老師、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合理引導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一方面可以安排專業課老師,尤其是專家教授擔任班主任,在專業方面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分析各專業的特色、今后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在對專業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根據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來選擇專業。
3.2 專業分流階段
3.2.1 優化專業分流方案
在專業分流的過程中,要合理平衡各種因素的關系,綜合考慮學生興趣、學習成績、就業優勢、家長意見等因素,形成志愿+專業成績+就業的模式,在滿足學生個人意愿的同時與學生專業學習成績掛鉤,增強專業選擇的有效性,使招生、專業培養、就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相對公平公正、又高效的專業分流方法。[3]
3.2.2 相對集中分班原則
在班級重新組建過程中,盡量不要打散原班級,盡可能采取保留原班級的形式上進行部分的調整,輔導員按專業帶學生,班主任在盡量帶原班級的情況之下進行微調。這種方法既能使學生、老師保持原班級的連續性,又能盡量減少彼此之間的陌生感,減少磨合期,盡快使班級工作步入正軌。[4]
3.3 專業教育階段
3.3.1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專業分流結束,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寢室建立信息員、建立班級QQ群、建立微信等方式來發現并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同時,可以開展一些團體輔導活動,增強班級同學的熟悉感,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預案,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3.3.2 增強專業間互動交流
雖然大類下的專業之間有差異,但是當中也必然存在互補性與聯系性,因此,可以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加強各大類下的專業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科平衡發展,鼓勵成績好、專業好的學生帶動成績差、專業弱的學生,加強專業與專業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共同積極參與到教學科研活動當中,豐富專業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分享學習心得,從而幫助弱勢群體擺脫自卑心理、避免“破罐子破摔”的情況的發生。
4 結語
“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為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對于人才的需求而實行的一項改革措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但是,這項措施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而言,無疑更加大了學生管理的難度、復雜度,因此各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在不同階段所帶來的問題進行及時、合理的解決,為培養“強能力、高素質”的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芳,張婷,等.高校大類招生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2):120-121.
[2]董海軍,朱思齊,等.大類招生模式下班級管理模式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3(4):103-104.
[3]馮開甫.高校按大類招生的冷靜思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85-87.
[4]徐敏.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34):196-19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