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麗++楊媛媛
摘 要:在綜合評價中,評價的對象往往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具有模糊性,將模糊理論與經典綜合評價方法相結合得到的評價方法稱為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將使結果盡量客觀 從而取得更好的實際效果。在模糊綜合評價中,權值的分配主要靠人的主觀判斷,因素過多時就很難準確分配權重,本文嘗試利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模糊綜合評價法中的權向量從而建立評價模型。民辦高校績效評價是一個多指標,多屬性并且具有模糊性的評價過程。利用本文提出的評價模型對民辦高校績效進行評價能夠更客觀,更科學地反映高校教師的績效狀況。
關鍵詞:模糊綜合評價法;民辦高校;績效評價
民辦高校教育評價是一個多指標、多屬性并且具有模糊性的綜合評價過程。綜合評價是指綜合考慮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或系統對其進行總的評價。在實際應用中,評價的對象往往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具有模糊性,將模糊理論與經典綜合評價方法相結合得到的評價方法稱為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將使結果盡量客觀從而取得更好的實際效果。在模糊綜合評價中,權值的分配主要靠人的主觀判斷,因素過多時就很難準確分配權重,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模糊綜合評價法中的權向量來建立評價模型能夠使權重分配更合理。本文提出的評價模型對民辦高校教育綜合評價能夠更客觀、更科學地反映其績效狀況。
一、模糊綜合評價原理
(一)模糊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設U={u1,u2,...,un}為待評價對象的n個指標構成的集合,稱為指標集。設V={v1,v2,...,vm}為m個評語(或等級)構成的集合,稱為評語。
由于各種指標所處地位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可用權重W=(w1,w2,...,wn)來描述,它是指標集上的一個模糊子集,又稱權向量。對于每一個指標Ui 單獨作出的一個評判f(Ui),可看作是U到V的一個模糊映射f,由f可誘導出U到V的一個模糊關系Rf,由Rf可誘導出U到V的一個模糊線性變換TR(A)=A○B=B。它是評判集V上的一個模糊子集,即為綜合評判。(U,
V,R)構成模糊綜合評價模型,U,V,R是此模型的三個要素。
上述的模型屬于一級模糊綜合評價。實際上,有許多復雜問題,不僅要考慮的因素多,同時各種因素往往又具有不同的層次。這種情況下要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本文是應用二級模糊綜合評價來建立高校教育績效評價模型。
二、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權向量的原理與步驟
首先建立優先關系矩陣。在模糊層次分析中,優先關系矩陣是每一層次中的因素針對于上層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兩兩比較建立的矩陣,也稱為模糊互補矩陣。作因素間的兩兩比較判斷時,采用一個因素比另一個因素的重要程度定量表示,則得到的模糊優先關系矩陣A=(aij)n×m其具有如下性質:
依據上面的數字標度,因素x1,x2,...,xn相互進行比較,則得到如下模糊互補判斷矩陣:
接下來,將優
三、民辦高校教育績效評價模型
(一)確立評價指標層次及評語集。 建立民辦高校教育績效綜合評價指標層次,評價中主要涉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為中間層,依次建立遞接層次結構,如表2。建立評語集為:V={優秀,良好,較好,一般,不合格}。
(二)構造優先關系矩陣并計算各因素權重值。在指標層次結構表的基礎上建立優先關系矩陣,然后將優先關系矩陣改造為模糊一致矩陣如下。
A- B優先關系矩陣以及A-B模糊一致矩陣:
(三)建立評價矩陣進行綜合評價。選取民辦高校的三位教師的績效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設計評價問卷,由院系直屬領導、教學督導等10位領導填寫評價問卷,建立評價矩陣R1、R2、R3。例如針對教師A的教學工作量情況,參加評價的10人有3人認為優秀、5人認為良好、1人認為較好,1人認為一般,沒有人認為不合格。則評價矩陣R1的第一行為(0.3,0.5,0.1,0.1,0),針對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評教、課外輔導、教學研究與改革情況建立R1的其他四行。同理,建立R2、R3,綜合評價為B=W○R,其中: 最后,教師
A的綜合評價結果為0.915,教師B的評價結果為:0.882,教師
C的綜合評價結果為:0.903,排名為:A、C、B。此評價結果與專家聽課、學生評教、同行評分最終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四、結論
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模糊綜合評價法中的權向量來建立評價模型能夠提高評價指標權重分配的科學性和可信性,使得評價結果更合理。應用此評價模型來考量民辦高校的績效情況能夠更科學地反映其實際情況,避免了傳統的將各項指標分數相加求和的不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李長華,曾曉東.美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存在的爭議.外國教育研究,2004,31(11)
[2] 丁姍姍.DEA方法在我國高校績效評價中的應用.經濟師,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