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 英語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教師要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 新課改 英語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說:“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興趣,學英語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一些英語趣味教學技巧。但是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此進行趣味教學沒有固定模式,但趣味教學所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真切的感受,談談對此問題的看法。
一、培養并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層動機
興趣是學好外語最有效的推動力。興趣的培養和提高有賴于良好的動機,動機是學習過程中行為趨向的推動力,是“支配行為,產生導向”的因素。不同的動機形成不同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和學習的持久性,從而影響學習的最終效果。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并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層動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所在。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參與意識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核心設計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參與中學以致用。在課堂上,學生如果一味地看、聽,就會太單調、枯燥,容易疲勞,而且沒有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學習所得和展示才能的機會,會讓學生失望,打消其積極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當好“裁判”,讓學生當演員唱主角,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動起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真正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主動參與,大膽地開口說、動手做,積極動腦想,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三、認真備課,點撥每個知識點的教學思路
目前很多學生討厭英語甚至放棄學習英語,其原因是聽不懂。所以,教師應備好每節課,把知識點清晰、簡單、有趣地呈現給學生。例如講解“前否后肯的反義疑問句的回答”時,我們只需告訴學生客觀情況是肯定就肯定回答,要求學生聽懂并記住這兩點就可以了,其余講多了反而會使學生越聽越不明白,做題也容易出錯。
四、檢查背誦,指導朗讀
背誦(recitation)和朗讀(reading aloud)是英語學習的兩項基本功,也是英語早讀的重頭戲。早讀就要大聲地讀,使勁地讀;讀出興趣,讀出語感,讀出自信和膽量,讀出文字的優美,讀出異域的情調。課本上每一個單元的對話和課文都要求全班同學背誦,并開展各種形式的背誦比賽活動(例如小組的或個人競賽)。朗讀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嘗試多種讀的方式:齊讀、分組讀、速讀比賽、教師、學生領頭讀、對讀、輪讀等。同時,通過早讀課的背誦和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記憶能力、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愿讀、會讀、樂讀。
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和結構
要探索建立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就必須不斷研究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活動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活動的過程,每一課堂都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教學系統,在這個教學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一是教師的信息處理和行為的相互作用,二是學生的信息處理和行為的相互作用。這兩個系統之間無時無刻不相互作用著。巧妙設問,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迸發思維火花,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同時要加強研究教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一堂課教學效果如何,課堂教學結構合理與否是一個重要因素,系統論告訴我們,整體大于各孤立部分的總和,總體功能并不是組合的各個要素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新的特定的功能。因此,我們在研究課堂教學的時候,不能只重視局部的優化,而應當著眼于整體的優化,從整體目標出發、研究課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聯系、相互結合和相互制約的規律,使課堂的各個要素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形成這樣一個整體的關鍵是整體結構。要想上出高效率的課,必須依靠課堂教學結構的整體優化,遵循教學目標和規律的要求。
六、自編短劇,調動學習積極性
把課文內容改寫成短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最后讓同學們評選出最佳演員。這種方式既讓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語言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要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教師都花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本劇。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復習舊課,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這點筆者深有體會,一些學生畢業后仍念念不忘他們英語課上的五分鐘表演。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七、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英語課堂是實施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語言專家認為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際,師生都是交際的主體,交際是在兩個層面上進行的。信息層次和情感層次、英語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都是在情感的協同下進行的,只有師生處于平等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揮,只有使課堂交際化,師生才能融合在智力與情感的交際過程中;只有學生身體力行,經受多方面的學習和鍛煉,素質才能不斷提高。傳統的教育思想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師生關系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師生間缺乏廣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學生只能被動服從教師的權威。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學生毫無個性,缺乏創造性,師生關系淡漠,大部分學生害怕老師,對英語教師、英語學習沒有情感,激不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八、多媒體輔助教學
英語教學需要畫面,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完全可以把教學內容所需的畫面串起來向學生演示,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所學內容記得更牢固,使整個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充滿樂趣。在課文教學時,還可把課文改成小短劇,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這就使大多數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輕松地掌握了課文內容,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