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強
摘 要: 兒童分級閱讀曾被廣泛關注并掀起一陣熱潮,近年來回歸平靜。本文從兒童分級閱讀的認識、目的、與閱讀能力的關系、分級體系、主導者等方面,通過翔實的數據和細致的分析,揭示了兒童分級閱讀研究和推廣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 兒童分級閱讀 分級標準 誤區 啟示
分級閱讀是指從兒童的身心發展、思維發展等特征出發,為使兒童讀物更加符合兒童閱讀興趣和能力,而對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實施的閱讀計劃。分級閱讀能指導兒童根據自己所處的閱讀水平,選擇與自己身心發展相適應的讀物,從而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和提高[1]。
自分級閱讀概念傳入國內,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開展了很多分級閱讀嘗試,掀起了一段研究和推廣的熱潮,比較突出的是2008年成立的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和2009年成立的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前者研發了《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內容選擇標準》和《中國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水平評價標準》,后者推出了《中國兒童分級閱讀指導手冊》,并分別發布了兒童分級閱讀參考書目,供讀者選擇。作為分級閱讀研究和實踐的先行者,他們為我國兒童分級閱讀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最近幾年,社會各界對分級閱讀體系的研究呈降溫趨勢,新加入的機構很少,分級閱讀的推廣進展也不快。筆者認為,除了分級閱讀的研究和推廣還處在初級階段、分級閱讀的分級標準研究難度大等客觀原因之外,還因為對閱讀分級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
一、對分級閱讀的認識存在誤區
閱讀是兒童成長、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兒童成長發展途徑差異很大,影響因素很多,不愛閱讀或讀書少的兒童長大后未必差。良好的閱讀有助于兒童認知世界,發展自我,但并不是閱讀好的兒童長大后成就一定有成就。
分級閱讀不是專門為學校教育服務的。兒童進行閱讀一是要早,應該在低幼時期開始;二是要廣,應廣泛涉獵,不應該只讀能提高考試成績的書。在國家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兒童忙于完成國家規定的學習任務和考試,大部分閱讀在課外進行。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有限,分級閱讀可以提供指導。
一本圖書具備多層次的功能。分級閱讀對圖書的分級,不是要說明圖書具有哪些功能,也不評判圖書功能的高低優劣,或是一定會給讀者帶來什么好處。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本書能給讀者帶來什么收獲,這個無法判定,也沒必要判定。臺東大學教授林文寶等專家主張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的閱讀環境,主張孩子與書發生奇遇[2]。
簡言之,兒童分級閱讀應淡化功利色彩。
二、對分級閱讀的目的存在誤區
分級閱讀的概念實際是一個舶來品。美國有上百個分級閱讀體系,大多包括推薦書庫、閱讀等級檢測軟件和閱讀能力測評系統。受此影響,國內研究機構也計劃構建這樣一個分級標準和測評體系,同時列出一個推薦書目。殊不知國外的閱讀分級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其對兒童閱讀水平的測評和閱讀指導建議的服務,是復雜而專業的,甚至是一對一的、個性化的。這對于國內來說,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達到。品種有限的書目無形中對兒童選書形成限制。
國內有些學者甚至不贊成分級,理由是圖書本身有多層次的閱讀內涵,并引用清代學者張潮“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淺深耳”的論述支持自己的觀點。
三、對兒童年齡與閱讀能力的關系存在誤區
據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對廣西中小學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相同年級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個體閱讀能力存在很大差異,而且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語文成績極不吻合,甚至有20%的學生存在閱讀障礙[3]。在我國縣級以下地區,識字量較大但對閱讀不感興趣,或對文本理解力弱的小學生甚至初中生占有相當比例,閱讀能力差已成為兒童不能升學或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語文教育有固定學習內容和有限的閱讀量,語文考試成績不能反映閱讀能力水平,學校語文教學遠不能滿足閱讀能力提高的要求。家庭閱讀意識、城鄉差距、校際教育水平差距等是造成我國兒童的閱讀能力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大多數閱讀分級模式和標準,最終呈現結果大多與年齡段或者義務教育各學段掛鉤。誠然,這一結果比較直觀,容易被廣大讀者理解并接受,但忽視了兒童對圖書的認知水平——對圖書的題材、體裁、詞匯水平等方面的認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等的差異性,同時忽視了我國兒童閱讀能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
調查顯示,西方發達國家兒童在6~9個月時就開始閱讀,而我國兒童則普遍要到2~3歲才開始閱讀活動,美國兒童4歲后進入獨立的、自主的大量閱讀階段,我國兒童平均到8歲才能達到這個水平[4]。可見,年齡段或學段不能很好地與閱讀能力匹配。
單純用學段或年齡段的方式劃分閱讀層級,不能反映讀者的閱讀水平,不能體現讀者的個體差異,難以對讀者選書進行有效指導,還可能讓閱讀能力較差的讀者感到自卑,帶來心理壓力。
四、對分級閱讀體系的理解存在誤區
歐美國家的分級閱讀是一個系統體系,包括分級閱讀教育、分級閱讀圖書市場及測評體系。以美國為例,其分級閱讀的測評系統包括三方面內容:所在州的年度統考測試、師生之間的非正式測試和閱讀專家與學生一對一的跟蹤式測試。分級閱讀教育和測評體系涉及教育體制,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的,因此歐美模式不適合套用。況且,我國語文教育有《課程標準》,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自成一套體系。只是學校教育無法解決兒童閱讀的所有問題,需要分級閱讀作為補充。另外,我國兒童主要是進行課外閱讀,對兒童進行閱讀能力測評,具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不但會給兒童增加課業外的負擔,而且可能引發厭讀心理,得不償失。因此,發展分級閱讀圖書市場,激發兒童閱讀熱情是首要任務。
五、對閱讀分級的主導者的認識存在誤區
近年來,國內分級閱讀研究和推廣只有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和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較為突出。前者是政府投資的公司化運作的非盈利出版發行機構,后者是有出版社發起成立的公益性、學術性的研究機構。有的出版機構僅研發分級閱讀叢書,并沒有明確的分級標準。這些機構多是出版企業,都為分級閱讀付出了努力,受資源、能力、精力所限,難以形成合力,影響了推廣效果。
另外,各類公共圖書館是分級閱讀推廣的積極參與者,很多圖書館已專門分出少兒分館,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或請著名閱讀推廣人指導等方式,將少兒圖書以年齡段和類別分類擺放,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樣,圖書銷售商,如書店和當當網等電商,也有類似做法。
簡言之,分級閱讀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大好事業,呼喚具有實力的各類機構參與研究和推動。
參考文獻:
[1]漆秋香.國內分級閱讀現狀及發展對策[J].出版廣角,2015(4):11-13.
[2][5][6]李向軍.分級閱讀:為少兒提供最合適的文本[J].神州,2015(16):14-18.
[3]宋麗麗.接力出版社分級閱讀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
[4]朱四倍.為兒童分級應在廣闊范圍嘗試[N].深圳商報,2015-7-2(第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