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宇+朱忠奎+肖為周
摘 要: 大學青年教師既是教學的主力軍,又是科研的新生力量,作為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其任務相當繁重。學校給教師安排了大量教學任務,但目前高校的評價標準是以科研為主,若是教師不能把握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則往往會顧此失彼。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關鍵詞: 教學 科研 青年教師 高等教育
科研與教學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學者爭論的重點話題,許多學者試圖通過比較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尋求解決之道,但至今仍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案。本文將對二者的根本性質加以闡述,比較二者的對立統一面,并試圖給出正確的處理方式。
一、教學與科研的內涵
什么是教學?教學包含兩方面含義,即教和學。教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智、接受能力進行的知識傳授的活動,而學則是學生根據教師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識和技能的活動。教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將前人的文明成果傳承下去,為后人新的發明創造提供了便利,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科研是什么呢?它是人們探索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種認知過程,是通過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對客觀事物加以認知、分析、概括,從而揭露其根本性質,揭示新的規律活動。其目的就是探索規律,發現真理,為人類改造現實、發明創造提供依據。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革,高校的教育功能從單純的傳播知識轉向教書育人,致力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力強、素質高、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才。這些人才會是未來科研的中堅力量。由此可見,教學和科研是有內在統一性的,只有深入探尋其統一性,才能更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聯系
首先,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教學,即把前人的科研成果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沒有科研的探索,發現和認識未知,教學的內容將是蒼白而單薄的。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對教學內容必然有深厚獨到的見解,在授課過程中能做到深入淺出,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理解[1]。同時,及時關注科研動向,教師的見聞不斷地更新充實,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豐富學生的見聞,激發學生興趣,有助于推動學生課外的自主探索。
教學是科研的動力。教科書上所寫的都是學科的經典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有些內容會逐漸變得陳舊。教師給學生授課,必須有比授課內容多出很多的知識作為支撐,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教師需要課前對相關領域有一定的研究,這將促使教師對專業問題有一定思考,將有效推動教師的科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到新的知識領域,會思考,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交流,可以互相啟發,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新的科研靈感[1]。能將這種思考方式和思維能力堅持下去并付諸行動的學生,將成為未來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高校最主要的目標是教書育人,需在這個大前提下看待教學和科研的功能,才能找到最佳權衡點。教學和科研都是手段,其根本目的都是培養人才,創造未知,造福人類。
要實現教學和科研的互動,避免割裂兩者之間的聯系。過度重視教學,會導致知識與社會發展的脫節,學生學到的都是老生常談,機械地重復舊的內容,沒有任何的新鮮知識的灌輸,會使學生失去鉆研的興趣,教學工作者會覺得乏味,沉重的教學任務會占用大量時間,使得新的科研活動無法順利展開。過度重視科研,會完全顛覆高校成立的目的。試想在沒有好的教書育人的環境下,一切科研活動都會是空中樓閣。學生的基礎知識沒有學好,參與科研活動只是在浪費時間、精力和財力,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教師若是只顧著自己的科學研究,不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則是一個不合格的教師,且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是有學生在旁協助,則其科研進展或許會順利得多,該學生若是如前述那樣沒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其協助作用就不會太大。
三、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標準里,科研成果都占了很大比重,這使得教師會過于看重科研,會把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其中;學校會布置教學任務,部分教師的任務較為繁重,使他不得不花相當一部分精力到教學中。這樣,教師在雙重壓力下,往往會很迷茫也很辛苦。
對高校老師來說,若是教學內容正是自己所研究的方向的話則再好不過。試想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正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研究,教師的講授必然十分精彩,精彩的內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專注于課堂,激發他們思考,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研究都有幫助;在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或許還會產生新的想法,找到新的研究點,對自己的科研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事實情況并非如此,青年教師在學生期間所研究的內容多為較前沿的技術,與大學期間所教授的課程總會存在很大脫節,而且由于專業人才的缺失,部分教師需要教授一些與自己專業完全不相關的學科,教師的精力被分散,在辛苦鉆研的同時要研究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這些領域對自己的研究并沒有多大幫助,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苦苦掙扎,甚至事倍功半。
而且,對于剛任教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做到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相對困難。青年教師的教學時間不長,要做到很好地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需要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因此在摸索期間很容易把握不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有的過于注重教學導致科研進展緩慢,有的只專注科研而對教學不夠上心。
四、緩解教學與科研矛盾的對策
要改變現狀,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學校管理層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把教學和科研的管理機制有機統一起來,為教師和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科研環境;教育機構要對現行的體制進行改革,避免將教學和科研管理體制割裂開來,建立兩者一體的管理體制[2],從根本上打破教學與科研分立的局面。
青年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認真把握兩者的內在聯系,并將這種聯系落實到教學研究中。如果無力改變外在的大環境,就需要改變自己,適應這樣的教學機制,并努力開拓科研的新天地。要認真備課,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交流互動,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積極尋求和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找到教學與科研的交集。在走上教學崗位時,青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3],在研究方向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學校學院發展的共同點,不斷提高科研能力。
青年教師要積極調整心態,提高心理素質。面對生活、工作、科研多方面的壓力,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若是不能及時調整,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則會大受打擊,甚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青年教師個人的努力在短期內或許沒有顯著效果,但若能持之以恒,面對挫折失敗不氣餒,總結經驗,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則一定能實現教學科研雙贏的局面。
五、結語
沒有科研的教學,是無本之木;失去教學的科研,是無源之水。教學和科研由于時間和精力的有限在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實際上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如今,高校教師尤其是廣大青年教師,教學科研任務越來越重,而他們的教學科研經驗還相對不足,很容易導致教學和科研的失衡。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教學與科研的相互關系,努力找到兩者的契合點,使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不斷充實豐富自己,在教學、科研上達到平衡和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楚廷. 再論教學與科研關系[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2(4):34-38.
[2]田雨,武祎,劉月皎. 淺談高校科研與教學的關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170-171.
[3]王福紅. 探析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5(4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