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珠
摘 要: 語文教師用自己真摯的、豐富的情感叩開學生樂于習作的那扇窗是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學生走進現實生活,寫真情實感之作,抒內心深處之情,使學生真實的情感在習作中自然流淌。那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關鍵詞: 情感 流淌 習作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積極的情感能產生情感驅動力,鼓舞人們行動,產生情感效能。簡單地說,小學生作文中激發孩子潛能素質的主觀語言的外在表現,離不開情感產生的效能。只有激發學生寫作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習作情感,才能使師生、生生在愉悅的寫作氛圍中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在激情滿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師如何用真摯的、豐富的情感叩開學生樂于習作的那扇窗,讓學生真實的情感在習作中自然流淌呢?我結合二十幾年來習作指導的經驗與實踐,談談認識和做法。
一、貼近生活命題,誘發寫真情實感之作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生活實際中產生的。贊科夫曾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表達感情。”教師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和參與不同方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無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觀察,按照自己的想法,拓寬思路,暢所欲言。“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例如這個習作練習題:在成長的歲月里,你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出來(比如:你想向誰說什么心里話嗎?想向誰透露你的小秘密嗎?想向誰或什么單位、部門提意見或建議嗎?想向別人暢談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嗎?想幫助你認為需要幫助的人嗎?想發明設計一種新的東西嗎?想游覽哪處名勝古跡?……)請你自主選材料,先把“我真想”這個題目補充完整,再寫出一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字跡工整,不少于400字的習作。這樣的題目不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新穎、有鮮明的色彩,飽含激情,最能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這個題目,不知牽動了多少學生的思緒,人人都有話可說,個個都樂于表達,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或體會。有因為家里沒有弟弟的苦衷者——陳艷艷同學寫的《我真想有個弟弟》,選材獨特,富有新意,真實地揭示了農村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普遍性社會問題;有因為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妥的提議者——涂振寧同學寫的《我真想和老師說心里話》,從中反映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因為村莊沒有學校的呼吁者——鄭啟泰同學寫的《我真想能在自己村莊讀書》,語言樸實,字里行間流露出寄讀姑姑家的無奈。同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拆點并校給農村孩子求學帶來了諸多不便;有因為失去母親的悲痛者——陳吉權同學寫的《我真想得到母愛》,全文都是肺腑之言,道出了內心難以自拔的痛苦,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有因為家中錢財被盜的無奈者——陳曉妹寫的《我真想當一名警察》,揭露了社會治安不夠穩定的現象;有因為父親教育不當的“籠中鳥”——陳碧芳同學寫的《我真想到處走走》,構思巧妙,別具心裁地抒發了小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及對自由生活的憧憬……看了這些學生的習作,我的內心被激起了漣漪,久久無法平靜,與此同時,我也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收獲。教了二十幾年的書,我第一次看到了學生的心聲,第一次看到學生不吐不快,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實且耐人尋味的佳作。這次習作,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廢話連篇、千人一面的局面。雖然展現在我眼前的只是孩子們的小小習作,但我看到了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的一個側面,給了我深刻的啟發:只有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體驗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才符合新課標提出的習作要求(《語文課程標準》(2013年版)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才能誘發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之作。
二、提供成功體驗,升華抒內心深處之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如果學生體驗到一次作文成功的快樂和勝利的喜悅,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激起追求無休止的成功情感的力量。教師為學生營造充分展示成功的氛圍,能使學生產生有效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情感得以升華為積極的情感意志品質。我認為展示成功是對學生最大的激勵。教師可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渠道、全方位為學生營造氛圍。在學校里,我通過班級展示欄、校園美文佳作展、學校廣播站為學生提供展示佳作的天地;在社會上,我盡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踴躍投稿、積極參加比賽;在家庭中,我鼓勵讓學生將自己的佳作讀給家人聽,獲得成功的贊揚。增加展示成功的機會,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見諸報刊或獲得不同級別、等次的獎時,成功的喜悅便溢于言表。他們更喜歡習作,其他同學也無形中被帶動了,在班級里營造了樂于寫作,敢于抒發內心深處情感的良好習作氛圍。我還通過學生的佳作演講增加學生對習作的立體感受,強化習作帶來的成功感。在此,我要特別指出,對后進生應提出:降低起點,嚴格要求,著實訓練,穩步提高的要求。及時發現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抓住契機,加以鼓勵,盡量多給他們展示成功的機會。記得2015年剛接班時,第一周我布置學生寫周記,要求他們自由選材,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其中有一名后進生叫陳麗婷,她寫的《難忘的一次游戲》。我一看她的作文內容,就非常惱火,但仔細一看發現習作中有兩句心理描挺不錯的。便靜下心來想一想,倒不如試用這一閃光點,讓她體驗成功的喜悅,說不定會激發她寫作的情感。第二天,我就在班上表揚她,并有感情地朗讀一遍佳句。班上的同學都向她投去羨慕的目光。我帶頭為她鼓掌,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她也許是第一次得到表揚,也許是第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動得熱淚盈眶。從那以后,她每寫一篇作文都非常認真對待,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主動搜集有關資料,用心積累好詞佳句,勤于抒發內心深處真實情感,她的習作水平快速提高。這樣,經過一學年師生的共同努力,全班不同程度同學的習作水平均得到了顯著提高。教師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都樂于抒發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
當然,習作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語文教師進行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指導和訓練。以上提到的只是我在多年習作教學實踐里許許多多案例中的一、兩個。總而言之,教師應適時適度抓住一切機遇,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激活學生寫作的情感,讓學生樂于寫真情實感之作,勇于抒內心深處之情,從而讓學生的真情實感在習作中自然流淌,進而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