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花
摘 要:自從開始擴招之后,我國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長,對就業市場造成了供大于求的情況。隨著我國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大學生的信用問題已經逐漸滲透到了就業市場中,應試者制造虛假的簡歷、面試時不誠信、隨意違約等現象逐日呈上升趨勢,這種種現象都給學校、用人單位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大學生自身也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就業;缺乏誠信;原因;策略
一、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行為表現
誠實守信的觀念意識薄弱已經成為了普遍大學畢業生的現狀,導致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為了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而去投機取巧。在職場上缺失誠信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企業頭痛的問題,對整個社會的信用現狀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造虛假的求職簡歷
企業用人的標準的不斷提升造成一部分畢業生為了滿足企業的條件而不斷“豐富美化”自己的求職履歷。例如:偽造一些高大上的干部職務、莫須有的獲獎事跡、編造過多不實的工作經歷等等,這種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將誠信拋之腦后的情況導致了就業市場的正常運行。
(二)面試過程中的不誠信
面試的過程是企業能夠簡單地得知應聘者的情商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一個面對面交談的方式來增加對應聘者的了解。然而有一部分畢業生在面試的過程中,夸大其詞,不懂裝懂,只顧投其所好忘記了將自己的真實能力與條件展現給用人單位。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只顧自己的利益忽略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只是積累自己的面試經驗而非真心實意想要和單位合作簽約等等。
(三)企業的不誠信
就業市場的不誠信除了應聘者的不誠信之外,用人單位的不誠信現象也有很多。有一些用人單位會在招聘過程中提出虛假的廣告,許下口頭承諾,更有甚者會編造沒有法律效益的合同。還有一部分企業把大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利用他們社會經驗匱乏與迫切求職的心理提出長達半年甚至一年的試用期,等到試用期一結束就用各種借口辭退然后開始新一輪的招聘。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單純容易輕信,在用人單位夸大其詞時不會更多考慮可能存在的問題,所以到崗之后都不能享受到面試時所知道的待遇。
二、造成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在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等方面都有著很好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會將人們的求利心理誘導出來。例如利用假文憑去獲取工作這種現象讓大學生們逐漸形成失信者獲利,誠信者失利的思想。社會上的負面影響導致絕大部分大學生只顧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了道德標準。
(二)畢業生自身原因
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忽視了從自身實際出發,將自身條件定位過高,理想化工作,因此導致在求職過程中遭受了失敗就會產生悲觀的思想。而且沒有真正意義上走進大眾化教育的現實,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公司,所以在遇到沒有滿足自己所期望的待遇時肆意跳槽,因此就產生了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問題。
(三)學校及家庭方面的原因
現在這個時代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與長輩對其的驕縱溺愛造成了學生的以自我為中心。也有一部分家長只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與生活條件,沒有給予學生在道德教育上的正確指導。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只是在課堂上說教,致使某些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相對薄弱。學校在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上也沒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在進行就業指導時沒有結合學生的自身條件去幫助學生認清當今社會就業的狀況。
(四)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很多用人單位為了招納更多的有能力的賢士,不斷提高招聘要求,部分畢業生為了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好工作就會使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爭取就業機會。還有企業在招聘會上對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夸大美化,向應聘者許諾一些不能實現的待遇,就出現畢業生到崗后毀約情況,這也是造成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水平的方法
(一)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應以“兩課”教育為主要方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社會條件來確立可行的誠信教育內容,以此來達到一個完善的“兩課”教育。同時老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做到潔身自好。學校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網站等途徑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構建一個誠信校園。
(二)完善就業指導教育
就業指導課對強化學生誠信意識起著很大作用,因此就業指導課應該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而不僅設立在某一個階段,積極地去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同時學校對學生的就業協議書的管理也應該更加規范,每個同學的就業協議書都有唯一的編號,學生在選擇換新的工作崗位時必須有現單位的解約或者辭退說明,這可以大大改善學生肆意跳槽以及與多個公司簽訂就業協議的情況。
(三)建立學生信用評價檔案
建立學生的信用評價檔案可以幫助用人單位查證應聘者的求職材料是否屬實。學校將學生在校內的一切獎項、專業技能證書以及社會實踐的情況都記錄在學生的管理系統中,這樣可以也督促學生將講信用落實到行動上而不只是空口白話。
(四)營造積極的社會環境
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對就業市場的誠信有著重要影響,大力構建誠信社會是我們的當務之急。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我們整個社會人的共同努力,在社會上開展多樣的宣傳誠信教育,還可以通過完善法律與就業制度去約束缺乏誠信的行為,建立一個誠信的社會制度。
四、總結
誠信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傳承下去的精神,也是促進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高校畢業生在走出校園到步入社會的這一過程中,促進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離不開他們的誠信。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大部分應屆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就業挑戰,大學生的誠信就業就彰顯的更加重要。因此,不斷分析就業缺信的原因并將問題解決,是構建誠信的就業市場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何蓉敏. 就業市場招聘誠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貴州財經學院,2010.
[2]呂軍戰. 企業招聘中的大學生誠信缺失研究[D].西北大學,2011.
[3]張玲. 誠信缺失,就業市場誰受傷?[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03,04:15-18.
[4]王李明. 武漢地區部屬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5]馮佳星. 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6]胡捷. 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06,23:80-81.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