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婧
[摘要]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深入,物業管理作為為提供人們服務以及各種物品管理的行業得到了極大程度地發展。而結合實踐來看,我國不少住宅小區及辦公樓物業管理大多都是由建筑企業所成立部門開展相關工作。對此,本文將基于筆者工作實踐,重點圍繞于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發展進行探究,以期為進一步提升其服務管理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建筑企業;物業管理;問題;發展;思考
一、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概述
近年來,我國建筑企業內部住房制度不斷變革,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體系也在不斷快速發展,并且其重要地位日益得到突顯。尤其是近幾年,大部分單位經濟效益均有所提升,經營形勢變好。且逐年加大改造住宅小區、辦公區域的資金投入。如此一來,讓眾多硬件設施如監控、停車、水電暖等得到了不斷完善,綠化面積不斷擴大,而且還有效優化了住宅小區以及辦公區域環境。不僅如此,隨著物業公司社會職能不斷擴大,逐步涉及到了治安保安、社區管理、衛生醫療、計劃生育以及低保待遇等方面內容,其重要性逐步得到突顯。
二、當前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1.對物業管理缺乏全面的認識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單位仍未足夠重視物業管理。建筑企業往往將注意力放在房租租賃或銷售上,常常忽視了租后或售后服務。從而直接導致了物業工作人員缺乏服務意識與工作責任感,導致物業管理問題頻發。有的人認為設置物業管理是一種資源浪費,而且也并不樂意繳納物業管理的費用,導致物業管理與業主關系緊張。
2.多種形式物業并存,增加物業管理難度
當前,在各單位中往往存在以下三種物業形式。①售出房屋后被使用者進行改建,該類房租使用者多數為農民工、空巢老人或低收入人群。該類房子往往使用了較長時間,房屋質量差,設備不齊全或老化嚴重,常常無法正常供水供電,則缺乏先進的安保設備如電子監控等,導致了存在著較嚴重的住房隱患。②房屋并未出售。該類房租部分是無人居住,部分是出租房。由于出租房具有較大的人員流動性,所以也給物業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③新建的商品房。該類房屋對物業管理而言比較省心,設施配備齊全,但是茌電梯管理這塊還需物業管理加大管理力度以保證人們的安全。
3.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平均收入較低
除了上述兩方面問題外,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平均收入較低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相較于建筑企業其他部門薪酬水平,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平均收入不足它們的80%,并且部分臨時聘請人員薪酬情況甚至達不到當地最低工資水平。而結合實踐來看,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平均收入較低這一情況不僅易于導致人員流失,同時更會致使他們工作積極主動性大大降低,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物業服務質量下降。
三、推動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發展策略思考
1.充分認識物業管理的重要性
物業管理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要領可知,未來發展的一段時間內,物業管理行業將成為國家鼓勵并大力扶持的行業。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不管是產業鏈擴展,新產業開發,還是優化企業形象,構建起主輔分離的現代化企業制度,提高企業向心力來說,都必須要充分重視建筑企業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所以在筆者看來,必須提高建筑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對物業管理的重視與認識。并且企業內部領導要密切關注我國對物業管理的相關政策與發展防震,進而確保物業管理工作能夠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
2.加大對物業管理組織的規范力度
在新時期下,應當做好企業后勤的改革工作,并加大對物業管理組織的規范力度。物業管理作為新興的后勤服務體系對建立起專業、科學、合理、商業化的后勤服務管理體系以及實現企業的主輔分離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其作為建筑企業后勤城市第三產業.加大對其規范力度以及改革工作,則需要逐步將后勤服務變革為物業管理服務,對內而言,能夠給企業內部提供有力保證。對外來說則能夠增加企業的經營效益,不但能夠實現企業服務和經營的共同發展,而且還能實現企業的主輔分離。
3.加強物業管理人員建設
人才作為物業管理重要主體,其素質如何在很大程度決定著物業服務質量高低,對此筆者認為加強建筑企業內物業管理人員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物業管理制度建設上,建筑企業應當根據具體住宅小區或辦公樓服務需求、自身人員情況等實際,并在參考借鑒其他同行優秀經驗基礎上制定出科學合理且可操作性強的物業管理制度。其次,在物業管理人員培訓建設上,建筑企業應及時關注物業管理行業最新動態,隨后在此基礎上編制出相應的課程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建立起獎懲相結合的成績考核機制,即將個人獎金或績效等與培訓考核成績相掛鉤,達到優良則適當給予獎勵,反之則扣發一定獎金或績效,以此為切實有效提升物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能水平打下堅實基礎。最后,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筑企業應基于“以人為本”作為指導,并在參照行業薪酬標準以及各崗位工作內容情況下采取基本工資+績效的薪酬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績效標準上企業除了要科學合理外,應多參考各崗位工作內容,以多勞多得且考慮困難職工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