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摘要]低碳經濟影響范圍的擴大,為現代建筑物服務功能的完善帶來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加快現代化建筑企業的建設步伐。在此形勢影響下,為了增加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的生態效益,需要對設計初期實現低碳建筑設計方法有著必要地認識,促使設計方案在實際的應用中能夠達到低碳經濟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設計初期;低碳建筑;設計方法;服務功能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給建筑行業產業規模的逐漸擴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在減少建筑施工成本的同時也為建筑結構的優化帶來了有效的設計思路。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及低碳經濟的具體要求,采取有效的設計方法優化低碳建筑設計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潛在價值,為人們創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
一、低碳理念的建筑設計分析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建筑設計過程中能夠滿足低碳理念的具體要求,關系著建筑物潛在價值的提升及建筑企業未來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需要結合地念理念的相關內容,靈活地運用設計初期低碳建筑設計方法,促使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能夠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結合目前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概況,可知低碳建筑已經受到了很多建筑企業的重視,客觀地說明了做好這類建筑合理設計的必要性。低碳理念影響下的建筑設計要點包括:(1)合理地利用各種綠色節能技術,加強對新型建筑材料的有效使用,增強建筑物使用中的生態環保效果;(2)在可靠的技術手段支持下,建筑設計中減少了碳排放,有利于優化現代建筑的服務功能;(3)實現了低碳理念與建筑設計的有效結合,促進了綠色建筑影響范圍的擴大。
二、設計初期對建筑碳排置的有效判斷
設計初期及時地關注建筑能量設計,有利于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只有在設計初期對不同類型的建筑物能量設計進行重點地考慮,才能使施工階段的建筑工程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將建筑碳排放量控制茌合理的范圍內。與此同時,技術人員選擇可靠的專業軟件,結合計算機網絡的優勢,有利于增強建筑能量的計算準確性,優化設計初期建筑工程的設計方案,促使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碳排放量可以達到行業參考標準的具體要求。
在各種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加強對建筑能量的模擬分析及建筑碳排量的嚴格控制,可以加快低碳建筑的建設步伐,促使建筑物使用中能夠具有良好的節能環保功能?,F階段基于節能標準的能量分析軟件相對較多,像英國的ESP-r、美國的DOE2等,都屬于重要的建筑能量模擬分析軟件,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能量模擬分析軟件,有利于提高建筑碳排量計算精度,完善低碳建筑設計方案。目前低碳理念的影響范圍正在擴大,給建筑材料性能的優化及設計方案具體內容的細化帶來了重要的設計思路,需要設計人員在能量模擬分析軟件的作用下加強對建筑碳排量的有效判斷,不斷地完善建筑物實際應用中的服務功能。
三、建筑低碳設計的主要方法
(一)設計過程中的建筑環境低碳化
結合低碳理念的相關內容,建筑低碳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對周圍環境要素進行重點地考慮,促使設計方案使用中能夠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增強建筑物的節能環保效果。設計過程中的建筑環境低碳化,主要表現在:(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區域的綠化覆蓋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結合周圍道路交通的分布狀況,增強建筑施工的合理規劃;(3)增強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的適應性,盡量保持既有的自然環境風貌。
(二)設計過程中的建筑材料氐碳化
設計初期建筑材料的低碳化具體表現在:(1)提高綠色環保建材的利用效率,選擇建筑施工材料的過程中不僅關注的是材料的質量可靠性、成本等,也需要關注材料的環保性;(2)加強對綠色建材的合理運用,促使材料使用中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甲醛、氡氣等有害的氣體,凈化建筑物內部環境;(3)選擇便于拆除的建筑材料及低耗能材料,從根本上減少建筑工程的投資成本。
四、設計初期建筑信息模型與低碳建筑設計的有效結合
建筑信息模型簡稱為BIM模型。設計初期實現低碳建筑設計方法與BTM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以減少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的碳排量,突出其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合理地運用BIM軟件的,可以從能量分析的角度對建筑低碳設計方法及設計方案的合理性進行綜合地評估,從而實現低碳建筑的有效設計。
茌BIM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將能量模擬分析結果及時地反饋給設計人員,促使設計人員對低碳建筑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地處理,確定出建筑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的范圍,從而為低碳建筑實際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BIM模型的合理運用,能夠得到準確的分析數據,促使設計人員能夠加強對低碳建筑設計方法的全面認識,獲取各種可靠的材料信息,得到科學的碳排放量分析結果,最終得到碳排放量最少、對周圍環境影響最小的建筑設計方案。
結語:
設計初期實現低碳建筑設計方法的合理運用,有利于完善現代建筑設計方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種資源的利用效果,增加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低碳建筑設計方法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將會增強建筑物使用中的節能環保效果,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促使建筑行業能夠長期處于穩定高效的發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