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東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同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讓課堂教學變得精彩紛呈。為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實際出發,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 策略 關系 情景 習慣 潛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8
初中數學教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在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主動創新教學策略,為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打好基礎。以下是我對初中數學的教學策略幾點探索:
一、和諧關系激發學習
師生間的感情,是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老師要展現自身的道德風范,多溝通,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增進師生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如一個嫻熟而簡單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充滿深情的眼神都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喚醒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自尊心強,都希望證明自己,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所以,教師的鼓勵會大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學生產生愉悅感,減輕學習帶來的壓力和負擔,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將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反之,如果教師一味指責學生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僵硬,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從而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消極的影響。
二、問題情境活躍學習
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質疑才能變通和創造,學生如果不會質疑,就很難學好知識。大量的教學研究表明:很多學生成績差的原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缺乏質疑精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創設質疑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矛盾狀態,質疑教材知識,并最終獲得新知。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法”內容時,教師可先領著學生復習一下前面學過的有理數乘法:8×5=8+8+8+8+8,也就是說8×5表示的是5個8相加。同學們覺得正確嗎?”學生立刻回答“正確。”然后繼續提問:“那么8×(-5)又表示的是什么呢?可以認為是-5個8相加嗎?很明顯這是不對的,那到底應該怎樣表述呢?”提出這個問題后,同學們感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怎么進行回答。這時就我們需要加以引導:“同學們可曾記得我們前面學過正數與負數可以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另外,我們是通過數軸進行有理數加法學習的。如向東走8米,再向西走3米,相比起點一共向東走了5米,可以用8+(-3)=5米來表示。同樣的道理,有理數乘法可不可以也通過數軸來表示呢?”如此引導,學生就能很容易弄明白,后面的教學就會更輕松了。
三、良好習慣推動學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首先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學生展開學習的基礎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助推器,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維護、督促和支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態度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喜歡數學愛好學習,并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心理特征等出發,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以學習為樂。
教師還可以通過改變作業布置形式、不斷豐富作業內容、變換作業完成方式等方法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還可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并以問題為指向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在自學的目標,這樣即淡化了學生的任務意識和學習壓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通過相互學習、互相督促,拓寬學生的思路,最終取得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巧講試卷互動學習
例如,許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面對數學測試往往是測試前高度關注,但測試后成績一出來學生對待此次測試的關注度就會明顯降低了。如果這時教師進行數學試卷講評,學生的聽課熱情就會很低。其實,考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對初中數學某個階段的學習進行恰當評價,做到查漏補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查清數學每個階段存在的問題,亡羊補牢是最為關鍵的考試目的。教師可以不進行試卷判閱,完全可以把判閱任務交給班里的每名學生,那就是把試卷發給學生,學生不能判閱自己的試卷就行,教師邊講解,學生邊給試卷打分。這樣既節省了教師勞動,還讓學生了解到每個考試細節,以及每個數學分數產生的原因,為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并發現自己的答題問題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
通過上述事例不難發現,同樣是不能繞過的教學環節,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卻很多。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動足腦筋也好,還是稍動腦筋也罷,都應該適當對教學的過程和重要環節做適當思考。如果不做任何謀劃,千篇一律地進入課堂,端起書本就口若懸河講起來,不但會浪費學生的寶貴青春,糟蹋重要的不可重復的教學資源,更主要的是根本實現不了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有時,我們也許稍微動點腦筋,多投入點勞動,就會產生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五、開發潛能質疑學習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能力的開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開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思維的靈感,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誘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的建議和看法,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鼓勵學生提出別出心裁的想法。同時,面對學生所提出的奇妙想法,教師要及時收納,并巧妙運用,將發生在課堂上的不經意事件改變成為可以活學活用的教學資源。此外,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肯定學生的真知灼見,對學生有寬容和理解,注重觸發學生的思維火花,讓他們成為快樂的發現者,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際上,問題的新穎有趣來自于善于觀察的眼睛,因此,數學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和觀察的眼睛,能夠對隱含條件進行深入挖掘。因此,數學教師要著眼于這一目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并指導學生總結規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讓他們提出有效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注重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