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英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的生活化的特點,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獲得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19
數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學好數學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于剛剛步入校園生活的小學生來說,讓他們真正做到一絲不茍的學習確實有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在教師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領導作用,要想實施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教師必須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新課改背景下,當代教育主張實施素質教育,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與當前的教學理念是相沖突的,作為教師應該勇于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及時發現新的教學觀念,并且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為教學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育觀。努力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對自身生活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此外,教師還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在實際教學中將生活融入到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真實地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要讓學生利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之事,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生活化的角色觀,充分認識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而并非傳統教學模式當中體現出來的教師是權威的代表。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在學習上的主人翁意識。在生活化的教學觀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更多地體現在引導和幫助上,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更加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在課堂中開發利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創造性地利用教材,不能僅僅依靠教材,要將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注重開發其他的教學素材。要想實施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材來豐富教學課堂,從而讓學生能夠真實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首先,教師應該搜集那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調查研究顯示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越密切,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越高,同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會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生活環境,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素材,科學的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將其運用到自身的教學當中,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講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時,教師如果只憑語言來進行講解很難做到讓學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舉例說明,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比如利用馬路的例子來說明平行的概念,馬路的兩邊是相互平行的,利用門框等具體事物來說明垂直的概念,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平行”和“垂直”的意義,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展示,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體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利用教學情境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在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抓住課堂導入環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從課堂導入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地聽完整堂課。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由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讓他們一整節課都可以跟上教師的思路,不走神是很難完成的,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而且處于愛玩的年紀,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動作,這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利用生動形象的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能夠不自覺的跟上教師的步伐。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導入,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導入法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問問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當學生進入思考狀態時就感覺不到課堂的漫長。
此外,在進行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整合生活中的教材,盡量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進行案例的講解,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學習面積、周長這一方面的知識時,在計算面積時,教師可以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停車場、操場等等,讓學生計算操場的面積、周長,利用這種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事物創設情境,會給學生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在當前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展示動畫、圖片,對學生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更適合情境的創設。此外,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組織實施相應的探究課程,讓學生真實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