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江
【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好物理知識至關重要,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正確的學習方式對提高物理成績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物理的學習講究科學的方法,對此離不開教師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初中物理 學習方法 基礎知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9
在小學階段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了淺顯的了解,學習了相關的入門知識,而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正式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初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需要學生特別注意這門學科的學習,并且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物理知識。好的學習方法對知識的掌握非常有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探討,指導學生把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識。教學方式很多,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一、基礎知識的記憶
物理學科中有很多基礎知識是需要學生識記的,對公式、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結論等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物理知識,才能進行其他知識的拓展。不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略這些基礎知識的記憶,認為物理知識理解更為重要,其實不然,如果不記住這些基本知識,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識,對基礎知識理解的不到位,在考試中就很有可能會因為讀不懂題目而失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監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必須要求學生識記基礎規律和概念,定時檢查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是學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沒有這些知識的掌握就無法進一步理解其他物理知識。
在平常的學習中,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多積累物理知識。記憶是有技巧的,因人而異,一些學生早晨記憶好,一些學生則是晚上記憶好,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他們各自的不同之處,再引導學生準確記憶基礎知識,從而不斷鞏固和整理所學的知識。在記憶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相關知識的聯系點,從而形成一個系統,便于記憶。根據記憶規律我們知道,記憶是個遺忘的過程,先快后慢,只有通過不斷地記憶和復習才能將知識掌握,所以,在記憶物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必須督促學生反復記憶、及時復習,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這些定義、規律、定論,也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綜合知識的運用
物理知識分章節學習,每一章都有新的知識的融入,也有舊的知識的再現,它們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所以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在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熟悉教材,注意把前后知識聯合起來教導,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將前后的知識進行綜合,將知識連成一條線,形成系統,使學生在不斷地綜合中發現學習物理的樂趣,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繼而達到提高成績的最終結果。靈活運用教材中的知識,把他們歸納總結起來,形成一個適合學生記憶學習的網絡,能夠讓學生在物理的海洋的自由遨游。
做題是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所以,物理知識的鞏固提高就要多做題。而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做題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根本沒有意識到做題的重要性,在解題的時候也沒有注意解題技巧,做完題后也沒有及時反思歸納解題技巧,當老師講解答案以后,就把作業丟在一邊不管了。有很多學生都會困惑自己也在努力學習,老師布置的作業也都認真完成了,但自己的成績還是一直沒有提高,甚至感到對后面知識的學習越來越吃力了,這些都是因為學生沒有做好題的緣故。做題是對自身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檢查方法,當教師完成了知識的教學后,就需要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懶惰心理,及時開導學生要求他們認真完成作業,每次講完的作業,要督促學生對錯題的反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教師還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有困難是正常的,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要努力去克服,而不是退縮。在做題的時候,要注意解題技巧,明確題目含義,找準題目運用的基本規律、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等,要讀懂題目意思,熟練問題,要不斷創新解題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做到靈活運用知識。
三、結合生活實例進行物理學習
物理的知識和生活是有聯系的,把生活和知識聯系起來的學習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那么為什么要把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呢?它們之間有什么必然聯系呢?學習物理知識又和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死讀書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學生只是把知識裝進了腦子而不把它們運用到生活中去,不拿它們解決生活中出現的難題,那么這個學生的學習將會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要求,照搬課本的知識,不創新、不拓展、不教會學生運用知識,那這個教師的教學是不合格的、不敬業的。只有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課本知識解釋出來,才算是真正的教學;只有把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課堂氛圍才會生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學習效率也才會提高,也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是學生樂于接受的。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物理知識的運用,所以生活實例結合課本的學習方式,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外注意觀察生活,比如家庭用電中電路接入明線和暗線的分辨,電池分為正極和負極,電線的連接有串聯和并聯,還有聲控開關和光控開關等,這些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都是和物理知識密切聯系的。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實踐、多動手,組裝家里的線路,把插板拆下來看看它的線路是怎么連接的等,經常動手操作有關物理的實例,遇到自己不懂的物理現象馬上查閱資料及時解決這些難題。通過實踐生活這種方式,學生就能更加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小學的自然科學是為了初中物理打基礎,初中物理又是為了高中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由此可見,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教學活動中,要想提高物理的教學質量,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摸索更多的教學方式,不斷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不斷地進行創新,不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改變在課堂中教師是主體性地位的教學,創造學生是課堂主體性的課堂,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監督學生識記基礎知識,教會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總結解題技巧。這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共同發展,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