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基層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思考與建議,旨在為加強基層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一定的思想資源和智力參考。
關鍵詞:民營企業;人才;思考;建議
通過走訪、網上發放調查表等形式,結合民營企業人才實際狀況,對基層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經過對民營企業人才狀況作了初步調研分析,作如下思考與建議。
一、關于民營企業中人才現狀、結構和情況分析
(1)人才缺口較大與企業的發展不相適應。①人才的總量不足。從43家民營企業調查情況看,現有各類人才2247人,其中技能人才941人,專業技術人才738人,經營管理人才558人,國際型人才10人。還需要技能人才1216人,專業技術人才517人,經營管理人才208人,國際型人才16人。人才總量明顯偏低,而研究生、學術學科帶頭人和三總師、廠長經理等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更少,復合型人才和生產一線的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有的企業特別對高學歷、高級人才不惜重金,只要有能力,一切條件都可商量。②人才的層次不高。2247名專業技術人員中,初級職稱的有618人,占總數的27%,中級職稱的有267人,占總數的11%,高級職稱的有79人,僅占總數的3%。現有企業高學歷的人才需求較大,在這43家企業中共需求大專以上學歷1388人,專科學歷需求1022人,本科需求348人,碩士18人。高層次人才偏少,人才的層次偏低。③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狀況普遍存在。民營企業起步較晚,大規模企業不多、工作環境較差、科技含量不高,招聘的渠道較窄引進難度較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工資沒有參照體系。4、人員培養上沒有很好形成一套體系,給人才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搭建良好的平臺。
(2)民營企業現行的人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①市場機制不健全。人才市場雖然已掛牌,但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配置人才資源的市場機制尚未建成,傳統的人才管理體制仍有很大的慣性。目前,人才市場的基礎建設還比較落后,還沒有固定的場所和形成正常或定期開市的制度,企業要招人才、引人才沒有簡單、便捷的正常渠道。應依托現有的人才市場相關信息資源,儲備高科技、高技能人才信息庫,形成多渠道的人才招聘形式,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建立人才儲備庫,在企業需求時,能負費提供人力資源信息。②民營企業人才低效使用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民營企業人才管理體制改造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現有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部分人才得不到合理使用,人才專業不對口、人才閑置浪費的現象比較普遍,少數人才甚至受到壓制、排擠,這種人才低效開發、低度使用的狀況,成為導致經濟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③人才的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沒有一個好的評價體系,對人員的技術等級做客觀的評價,根據人員的技能水平進行考核激勵。目前民營企業的工資分配沒有完全體現出職工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的差異,不能真正實現對人才的激勵。
二、關于解決民營企業中人才問題的對策
(1)加大工作力度,以抓好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我們必須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體制,調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做到謀劃發展時考慮人才保證,制訂計劃時考慮人才需求,部署工作時考慮人才措施,著力抓好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特別是要突出抓好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民營經濟發展輸送更多的有用人才。二是要通過健全完善制度,在科研實踐中大力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特別是企業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制度,在一些高科技項目上要大膽起用優秀的年青技術人員,培養他們在實踐中學會思索、學會組織、找到方法、找到自信。通過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提高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素質。
(2)加大創新力度,重點抓好以健全人才市場體系為重點的人才市場建設。人才市場成立以來,引進了一大批各級各類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與新形勢的要求相比,人才市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我們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大創新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建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一是要發揮用人單位和人才的市場主體作用,營造人才合理流動的新環境。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構建大人才市場體系。不斷擴大代理覆蓋面,努力為民營經濟提供優質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務。四是努力搭起寬廣的企業與人才服務機構之間的橋梁和平臺,努力在政策咨詢、人事托管、人才招聘多方面,提供更加廣泛的服務。
(3)鼓勵人人成才,切實抓好以有效的人才激勵和保障為重點的機制建設。針對各類人才的特點,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和激勵機制;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險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一是調整完善現行的吸引、留住、使用人才的優惠政策,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貢獻得到一流的報酬。二是大力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工資的杠桿作用,合理拉開分配檔次,在政策導向上向核心人才、關鍵崗位和效益顯著的單位傾斜;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逐步建立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的企業薪酬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實行期權、股權激勵,探索建立人才資本、科研成果有償轉移制度。三是爭取設立人才開發基金,逐步建立規范有效的人才獎勵機制。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以政府獎勵為導向、民營企業主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充分發揮經濟利益和社會榮譽雙重激勵用;堅持獎勵與懲戒結合,做到獎懲分明,實現有效激勵。
作者簡介:
王統超(1973—),男,漢,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
(作者單位:長豐縣委黨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