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聰
【摘 要】準備活動是體育課程或體育活動正式開始前的準備環節。教師一定要重視準備活動的落實,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做好示范工作,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完善體育課程中準備環節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體育課 準備活動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29
體育課堂中的準備活動是學生開展體育學習,從事相關體育鍛煉所必須完成的一個環節。然而,在現實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對此環節不夠重視,學生完成的態度不認真,導致體育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為了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保障學生的身體安全與健康,教師需要重視體育課準備環節的教學活動,認真完成此環節所要求的每一項具體要求。筆者根據自身的教育實踐,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心得。
一、加強準備活動的理論學習
所謂準備活動,就是在正式的比賽、訓練以及體育課開始之前,參與體育活動的人員所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的熱身運動。由于受學習壓力的影響,學生大多時候都在教室內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較少從事體育運動,導致身體的健康狀態受到一定的影響,反應能力和神經興奮都處于待喚醒的狀態,因此學生在短時間內不能立刻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這就需要準備活動發揮其喚醒功能。準備活動能夠加快人體的血液循環,活動部分關節和相關肌肉,加快呼吸的頻率和提高呼吸的深度,迅速喚醒大腦神經系統的相關功能,提高神經興奮程度、靈敏度等等,為接下來的活動打好基礎。
在現實的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此環節可有可無,對體育課程上的準備活動直接省略,或者流于形式,而學生完成的態度也不積極,都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準備活動環節的目的、具體要求、注意事項、意義以及完成不足的危害等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認識,認真履行體育教師的教學職責。同時還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介紹自己的學習心得與體會,結合實際的例子,幫助學生形成對準備活動環節的正確認識,了解缺少此環節所可能帶來的危害,提高學生的相關認識,督促其認真完成準備活動的每項要求。
二、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
教師是學生所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所謂“身為人師,行為世范”,即明確指明教師的示范意義與作用。教師的態度認真,會幫助學生形成對此項教學活動的正確認識;反之,學生也會受到老師的不良影響而產生不正確的行為。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己的示范作用,運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更應如此。只有體育教師認真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學生起著良好的示范作用,才能真正落實準備活動的具體要求。
示范工作包括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精神層面的示范。首先,教師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認真嚴肅,在開始準備活動之前,向學生認真講明此項活動的要求和意義,明確學生需要達到的標準,表明自己對此項的環節的重視。教師一旦認真嚴肅,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從心理上形成對此環節的重視。當然,教師還需要注意嚴而有度,切勿過分苛刻,避免給學生以負面影響。二是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教師還需要做好行為方面的示范工作。當學生在做具體的準備運動之前,教師需要認真教會學生怎樣完成一個標準的準備動作,有哪些注意事項。教師的動作要標準,節奏要適度,從多個角度展示完整的動作,使學生形成對準備活動的直觀感受。否則,緊緊依靠口頭講解,學生的動作不標準,活動不到位,也會導致準備活動環節流于形式表面。
三、督促學生認真完成
準備活動最終還是需要落實到學生的行為。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論認識,并對具體運動有著直觀了解,但只有自己參與運動,才能發揮準備活動的意義。當學生正式進行準備活動時,教師一方面要和學生一起完成,言傳身教,從理論和行為兩方面,強化準備活動的意義和要求。否則教師只起監督作用,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導致完成態度不積極,完成的動作不標準,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從自身安全出發,教師也需要認真完成此環節,為接下來高強度的體育教學做好準備工作。
督促學生認真完成準備活動,還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學生以指導,告訴學生哪些動作有待加強,哪些動作不到位,具體的胳膊、腿部、主軀干、頭部應該怎樣運動,確保學生每一個動作都合乎要求,能夠鍛煉到相關的肌肉和關節。當個別學生出現態度消極,完成的質量不佳時,教師需要及時給予暗示,向學生講明道理,普及相關的理論知識,督促其認真完成。當然,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不同,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好,有的同學身體素質相對較弱,還有個別同學不能從事某些的動作,教師也需要酌情考慮。盡量實現準備活動的人性化,體現體育教學的人文因素,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苦心和體育的魅力,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有限,僅僅依靠體育課鍛煉,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運動需求。因此教師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促使其自我運動習慣的建立。而自我運動由于缺乏專門的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練的指導,學生的運動方式很可能不正確,而導致運動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準備活動不足而導致的運動傷害的事故層出不窮。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獨立做好體育準備環節,充分活動肌肉和關節,再從事相關的高強度運動。當然,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僅包括準備環節,還包括運動的方方面面。體育教師可以此為媒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豐富相關的理論知識,認真完成每一個環節的具體要求,為接下來的其他運動奠定基礎。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每堂課不同的運動要求,以及學生的身體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準備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性,為學生在今后進行體育鍛煉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總之,體育課程中的準備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體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此環節的重視,認真研讀相關的體育教學資料,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教師要認真落實此環節的具體要求,既要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督促學生認真完成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身體安全,為祖國培養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身體素質高的人才,也進一步實現體育教師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