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平
【摘 要】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較為具體、形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速度。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生活化教學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46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實施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利用生活化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語文課程的距離,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價值,從而為學生創造新的學習動力。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加深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理解,還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的優勢,為學生展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感受語文課程的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對教師的教學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在當前,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長期應用這種教學觀念,導致語文教學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差。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要想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創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師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時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觀念指導日常的教學工作,制定生活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體驗生活化的語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語文的氣息,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提供動力。
二、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利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正確的指導。所以,要想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到課堂導入的生活化。課堂導入是教學的開始環節,教師如果能夠利用生活化的導入模式來開始教學,能夠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緊緊跟隨教師的思維,一步步的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導入的作用,大部分教師直接進入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而學生在講臺下“默默無聲”,教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沒有學習語文的興致,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抓住課堂開始的幾分鐘,創建生活的導入模式,為整節課堂奠定良好的基調,一開始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來。如,教師在講解《小狗包弟》這篇文章時,可以利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生活來導入,小狗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相信基本上每位學生都會喜歡可愛的小狗,讓學生訴說自己與小狗的故事,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引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注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環境來創設情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氣氛一般是中規中矩的,老師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但是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在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能根據自身的教學內容改變這種固定的模式。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比如,在進行戲劇、小說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改變課桌的排列狀態,讓大家圍成圓形,做成舞臺的形式,教師或者學生根據戲劇進行表演,活躍課堂教學模式。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語文重在理解及對語感的培養,在講解難度較大的句子時,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語言,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些教師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也喜歡用文學性的語言,這樣在教學中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相反,利用生活化的語言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情感,使得寓意深刻的句子變得更加直白,以幫助學生理解。
最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生活化的情境,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畫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一個生活化的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相關的秋景圖,給學生播放當時的一些相關的視頻,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寫作時的社會背景,同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真實的感受作者描繪的秋景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作業形式的生活化
通過作業能夠對學生所學的知識起到檢驗的作用,同時能夠給學生提供鍛煉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高中階段相對來說,時間緊、任務重,如果教師給學生布置太多的作業,勢必會給學生增加過多的負擔,這樣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煩躁的心理,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作業布置環節,教師也要樹立生活化的觀念,創設生活化的作業布置形式,既能讓學生發現語文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同時也能讓學生愿意去完成這項任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在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布置他們喜歡的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編排成舞臺劇,來展現荊軻刺秦王的畫面,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文中相關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學生在編排的過程中需要熟悉課文內容,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安排到游戲中來,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程的理解難度,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