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次仁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新的教學理念走進了教師的生活。課改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尊嚴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課堂成了學生猜想、想向、探索的空間,成了學生合作對話、交流、展示個性的平臺。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呢?
一、給學生一個“有興趣的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作為語文教師,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明,學習者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
二、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將學業評價轉向更多地注重激勵和反饋功能,即通過評價及時的得到反饋,激勵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不斷地改進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三、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學會傾聽學生講話,是師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個人都希望有人聆聽自己的傾訴。但許多時候,我們老師缺少一種真誠的耐心。我們早已習慣滔滔不絕地講,疾言厲色地訓,不習慣傾聽學生訴說,往往不喜歡不分青紅皂白地下結論,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因此,許多學生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不肯輕易坦誠自己的心跡,那種近乎絕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其實,在課堂中,我們不僅是一個長者智者,更多的應是一個友者,做一個學生忠誠的傾聽者,給學生一個表情達意暢所欲言的機會。這不僅是一份理解,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認可,一種期望。它或許是點燃了那即將熄滅的智慧之燈,或許是喚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靜靜地聆聽,真誠地注視,友善的微笑,聽學生的言外之意,聽學生的心靈呼喚,提一些“邀請”他們講下去的問題。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推薦給學生課外書閱讀。在教學將《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五、正視差異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全面發展。我們的教育是大眾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們的課堂不能僅是優秀學生的天地,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水平與認知規律并不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何處理好學生間的差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育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分層教學法,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利于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運用分層教學法,正視學生間的差異,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全體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1)教學目標分層。這是指將學生按實際水平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差生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中等生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優秀生側重于高層次的理解性題目,并要能靈活運用知識。在課上提問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提出相應的問題。
(2)教學方法分層。即指采用個別輔導與集體教學相結合。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受教學時間、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兼顧全體學生難免會有所紕漏,因此要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具體來說,主要是針對中差學生進行輔導,要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自主學習。
(3)教學評價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也不能一樣。具體來說,教師不能簡單地以學生最后的成績來進行評判,而要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上課發言的積極性、提問的積極性、對學習的態度等納入評價內容,并基于學生自身的情況,也就是要進行縱向比較來看學生是否有所進步。教師應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進步,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總之,我們要真誠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善待他們每一點思想火花,只有與他們進行真誠交流,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陳潔,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09).
[2]劉小峰,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變[J],時代教育,2011(09).中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堆龍區姜昆黃小勇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