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夢 張圃睿
摘 要:城鎮化是世界發展進程中必經階段,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本文主要研究河北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按照河北省最新出臺的《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建設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實現10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加快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實現重大突破,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村美的美麗河北。
關鍵詞: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路徑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的過程,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是落后的農業國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的必由之路,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業人口由農村走向城市,非農業生產過程逐步代替傳統的農業成產活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化率也逐年提高,但是,由于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科學規劃和指導,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和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為了避免繼續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粗放型城鎮化模式,國家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的道路。
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是指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統籌兼顧為原則,實現三個協調的城鎮化: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協調,實現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的協調,實現城鎮人口聚集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協調。我國提出的新型城鎮化一改過去只注重城市發展速度而忽視城市發展質量的粗放型模式,提出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相協調的城市發展之路,更加注重環境和衛生的改善,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所在。
二、河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因素
1.城鄉二元結構制約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造成了我國的農村和城市的完全實行不同的制度和體制進行管理,這是造成我國目前“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我國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以來,這種模式逐漸被打破,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然而在當前的實際情況下,“城鄉二元結構”的種種現象仍然在大量上演,這種制度的藩籬嚴重影響了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亟需改革和突破。
當前,河北省加快了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移,把其作為政府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并出臺了各項與之相配套的就業、醫療、保險等各種保障制度。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得到的成效并不盡如人意,許多從農村進城的務工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在社會保障方面給予他們的與城市居民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工人在物質、精神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造成人口流動不暢的重要因素。同時,在城市周邊地區,由于城市化建設的需要,許多的耕地被占用,這些農民雖然獲得了耕地占用的經濟補償,但這些大都是一次性的,從長遠來看,這些群體的社會保障并沒有得到改善。
2.城鎮布局不合理,規劃滯后
城市規劃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反觀河北省的城市規劃,好多都形成于改革開放之初,已經完全不符合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城鎮化的推進形成了很大的制約。表現在全局的建設規劃與專業規劃不配套;地方政府一些領導短視發展,缺少長期設計,把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政績工程;千城一面的現象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基礎設施往往以行政區域形成一個獨立體系,組團式發展的規模效應難以發揮。而河北省的產業結構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當前河北省以鋼鐵、水泥、化工、采礦等初級工業產業為主,單位能耗居高不下。而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仍然滯后,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城市建設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在小城鎮的規劃建設上,盲目建設,布局混亂,沒有形成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應,不僅沒有起到推進城鎮化進程的作用,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此外,因為鄉鎮領導流動性強,權力大,常常依據自己的觀點進行建設,缺乏“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嚴重影響了城鎮長期發展。
3.城鎮化過程中公共服務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投入不足也是影響城市發展的一大要因。城鎮化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村人口向非農戶口的轉變,這就要求城市的基礎設施工作做到完善,而在河北省城鎮化的進程中基礎設施的不配套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資金的投入不足。就河北省而言,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來源有相當的一部分是依靠政府稅收和市場化的融資。稅收方面,主要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使用稅、基礎設施配套稅、土地轉讓稅等。短期內稅收的變化不會太大,而這些稅收完成日常維護可以,如果進行大的基建項目則很難完成。同時,由于財政體制的原因,鄉鎮一級的財政受到縣財政的制約,難以進行鄉鎮的基礎建設項目。當前的市政建設的投資、融資渠道極為有限,城鎮基礎設施資金缺乏、小企業以及居民缺少貸款支持的同時,很多投資形勢并不能有效發揮影響,民間資的準入機制和積極性仍為調動,這就使得當前河北省城鎮化建設資金缺口巨大,而填補困難。
三、河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
1.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消除城鄉二元結構
為了促進河北省城鎮化率的提高,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需要轉移大量的農業人口,使其進入到城市成為非農人口,這是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化率和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根本所在。同時也就要求河北省盡快打破城鄉二元機構的限制,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為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以社會保障為突破口,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使社會保障制度由戶籍人口擴大到常住人口,穩步推進建立覆蓋全面的城鎮公共服務體制,使落戶城市的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社會福利待遇,從根源上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顧慮,使其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社會生活當中。
2.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水平
合理的城市規劃是城鎮化建設的必要工作,河北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應邀請具有相應規劃資質、并具有豐富規劃經驗的專家和機構,合理規劃好城市、城鎮各主體功能區域,明確區域定位,彰顯各城市的優點和特色。
第一,緊緊抓住城市的區域定位和職能要求,把握好城市內部重點功能區的城市設計。對城市基礎設施一定規劃到位,合理布局,比如指路標志、公共廁所、路燈高度和位置、垃圾箱、公交站點等城市基本設施。可以向具有成功經驗的城市模式學習和參考,但建設規劃時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注重建設質量。不僅要打造好“面子”工程,更要緊抓“里子”工程質量。對城市地標景觀嚴格布局,嚴把建筑質量關。對下水道等地下管網建設,要根據城市區位做好標準要求,合理規劃,避免城市內澇,重復建設等現象的出現。
第三,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對城市不合理功能進行優化調整,可以對舊城進行適當升級改造。對舊的居民小區、城中村進行改造時注意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對建設空間進行合理優化。
3.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公共資金投入
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籌措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措施是,打破原有政府單一投資的體制,把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融入到市場中去,發揮民間資本的力量,依靠金融機制和市場機制為城鎮化的建設保駕護航。同時,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功能,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制度環境,實行政企分開,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的作用,建立市場競爭與激勵機制,以政府投融資為主轉變為以企業投融資為主,降低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實現融資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閻東彬.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問題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2.1
[2]任慶煥.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財經大學,2013.5
[3]楊麗華.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13.9
[4]《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建設規劃(2016-2020年)》,2015
作者簡介:
吳思夢(1991—),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河北經貿大學,倫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倫理學原理。
張圃睿(1991.6—),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河北經貿大學,倫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倫理學原理。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