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華
【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以人為本”,豐富的語文閱讀能夠充分的發揮語文教育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因此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更好的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07
高中語文新課改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作為學生獲取外界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既可以愉悅身心,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閱讀有利于學生擴大眼界,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為了達到新課改的這一重要目的,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更加需要發散思維,注重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如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養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這一方面入手,一旦學生擁有了閱讀的興趣以后,閱讀對學生來說就成為了一種樂在其中的事情。學生愿意學習愿意閱讀,最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十分有效的。
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當注重言傳身教。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標桿,從自身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言傳身教要求教師有豐富的閱讀量,并且能夠為學生傳授自己的閱讀經驗,與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教師可以同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文章,傳授自己的讀書經驗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一個友好和諧的閱讀環境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教師不應忽視閱讀氛圍的營造。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布置手抄報任務等讓學生在閱讀后能夠有機會闡述自己自己的感悟體會,這些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教師在課堂上講述課文時不能直接的通過具體分析文章的方式為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先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安安靜靜的自行閱讀課文,為學生創設安靜的閱讀條件。一些優秀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這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感知語境,為學生培養語感奠定基礎。
二、強調學生的閱讀效果
學生被激發閱讀興趣后,閱讀的量會大大提升,這時教師不應順其自然,而應當強烈關注學生的閱讀效果。閱讀后如果只是過眼即忘,那么學生的閱讀水平并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難以得到很好的培養。
新課改注重教會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為了使學生閱讀后得到收獲,教師應當反復強調讀書筆記的重要性。閱讀后學生及時的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體會寫下來,有利于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做好讀書筆記,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閱讀的內容,了解作者的立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概括力等等,一些學生閱讀時走馬觀花,心中對文章的人物關系或者內容建構并沒有深刻的印象,要求做讀書筆記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時變得更為細心仔細,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復雜關系。
讀書筆記經過日積月累后,會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學生的閱讀效果會在時間的累計下變得明顯,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勤寫讀書筆記,不但要勤寫,還要寫得真實。如果只是用虛浮的文字來應對教師的檢查,那么讀書筆記就達不到增強閱讀效果的作用,反而會成為學生的阻礙。所以學生寫讀書筆記時教師要強調寫作的真實性,鼓勵學生寫出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
另外,文言文和詩詞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也需要重視該部分的閱讀,同時,教師在學生閱讀文言文及詩詞時,要十分注意學生的背誦效果。高中語文閱讀中的文言文和詩詞學習,是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形成喜愛和自豪之情的一個重要窗口,教師在講解這些內容時,要有目的的讓學生吟誦,除了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外,還要挑選優美的篇章段落讓學生努力背誦。
例如在學習莊子的《逍遙游》《赤壁賦》《項脊軒志》《離騷》等經典篇章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配樂朗誦的方式讓學生在優美音樂的背景下欣賞我國古代的優秀文章,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學習文章后,教師應隨時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背誦是學生加強閱讀效果的重要方式,除了背誦,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的默寫情況,詩詞的優美不但在于它們的音律美,還在于它們用詞用字的準確性,默寫能夠審查學生對文章的熟練度和掌握度,教會學生理解詩詞文言的優美性。強調閱讀效果,能夠促進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有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價值觀。
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
新課改要求高中語文要“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建造一個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作出應有的努力。
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要求教師重視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長期以來,閱讀教學的課堂遵循著講述作者生平,分析作者寫文章的動機和寫作的背景,探討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這一方法有著它的優越性,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等內容有助于學生閱讀時設身處地地站在作者的立場思考,多角度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在重視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借助圖片教學情景教學等方式豐富課堂,活躍課堂氣氛。結合歷史知識與情景表演等進行教學,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例如在閱讀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各種扮演角色進行情景教學,這種方式有助于創造條件讓學生進入課文的背景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達到“以人為本”,達到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教學的目標,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需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關注學生的閱讀效果,要求教師多種教學方式結合,注重學生的課文閱讀情況,這些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貫徹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