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薇
數學學習具有知識的邏輯性、連續性、學困性等特點,光靠教師在課堂上拼命地講、練、輔、批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參與新知識的探究過程是新課標環境下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數學教師可以借助課前預習這條路徑,變學生的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究,變學生的囫圇吞棗為細嚼慢咽,變學生對數學的迷惘自卑為開朗自信。現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前預習問題淺談如下:
一、重視課前預習對促進數學教學的意義
數學課堂應該朝著自主、開放、創新、激情、高效方向發展,數學教師不應霸占課堂全程,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進行發言、討論、交流、練習,倡導學生主動形成學習意識,并樂于發展搜集、處理和獲取數學新知識的能力。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一環,課前預習工作做好了,課堂教學便成了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檢驗和延伸。學生憑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學習方法,通過自主鉆研教材,掌握基礎知識,找出教材中的疑難點,為更好地答疑解惑形成了初級認識,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便會促進學生有想學、想問、想練的積極心理。這樣,教師講解也輕松,學生學得也不費力,為教師展開以學定教、取得理想教育效果奠定了必要基礎。
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前預習的方法
1.精細化安排
對學生進行課件預習作業的布置不可泛泛指導,要做精細化的安排,比如數學教師可將預習內容分解為幾個小問題或幾個小點來呈現。否則過量、過難的作業會降低學生自學的主動性。建議數學教師依據課程進度設計難易適度、多少適中、循序漸進的作業,給學生創設能夠探索和可以猜測的數學空間。另外,為了保證學生不會遺忘課前預習的作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一兩分鐘專門對課前預習內容和要求進行說明,建議學生把作業記錄到書上或作業本上。
2.預習方法指導
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方法給予指導,避免學生課前預習的盲目性,要求學生學習新課,知道該自學哪些內容,試著解答書中問題,識記書中的概念、原理、步驟、結論,怎樣思考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還有哪些未解決的疑難,怎樣概括自己想要向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長期的課前預習訓練,讓學生學有所悟、悟有所得、思后有疑、疑有所解,鍛煉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好習慣,使學生自己找到打開數學神秘空間的鑰匙。
3.求“大同”存“小異”
課前預習作業既要追求“大同”也要提倡“小異”,盡量回避“一刀切”式的做法。數學教師要充分衡量每位同學的愛好興趣、特點個性、品質意志、學習程度等因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作業盡量要分層設計,尤其是要考慮到學困生的實際能力,選擇一些他們力所能解的作業,保證學困生能夠參與到課前預習,并能收獲努力后的成功體驗。
4.多角度刺激學生興趣
課前預習作業不宜單一,數學教師應做到源于教材、超越教材。預習作業要突出多樣化、趣味性。自學教材只是自主預習的一個方面,還應拓展至網絡搜集、整理,自制數學道具,觀察實驗、自創數學活動等方面,預習作業可以單人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比如用卡紙制作模型、用木棍和塑料布做風箏等都是和數學相關的內容。數學教師要從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數學興趣,使之在樂于參與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5.有效反饋驗收
數學教師要做好課前預習的及時反饋驗收工作,反饋驗收環節不能停留于問詢學生是否做課前預習的初淺層面,要精心設計幾個與預習內容相關的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是驗證做與沒做,而是要驗證會與不會。數學教師根據反饋驗收結果,進一步調整授課內容、方法和時間,有針對性地授課,以期收獲更大的課堂效率。
6.建立課前預習獎懲機制
數學教師應堅持激勵性原則,對認真課前預習的同學及時給予不同形式的表揚,肯定學生的付出,可以采取口頭表揚、評語表揚,也可以讓學生走到黑板前充任講解員向大家講解,讓沉悶的數學課堂變成閃現學生智慧火花的表演課,數學教師由傳統的講評者變為對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欣賞者,使預習活動成為可以體驗成功快樂的載體。同時對未參與課前預習或存在敷衍欺瞞態度的學生給予批評、督促,建立較為完善的獎懲機制,激勵學生熱情、持久參與。
總之,數學教師善用課前預習這條捷徑既能發展學生自學習慣、數學思維、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學習質量。如果實踐效果好,數學教師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我們也會由衷佩服學生的特有思維,不斷激起更多的教學靈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數學教師多一些努力、耐心、信心,在課前預習環節多做實踐研究,我們的數學課堂便會精彩不斷,學生學習便會快樂輕松。
(作者單位:吉林省輝南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