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該以怎樣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才是“最具魅力的”?面對學生學習壓力變大,面對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教育教學模式該怎樣不斷改變,才能更適于各種需求?本文筆者就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順利實施討論式教學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討論法 高中英語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54
高中學生學習壓力極大,在他們的生活中“學習活動”似乎是他們生活活動的全部。但是學生畢竟不是“學習機器”,他們是有充分能動性的學習者,他們與教師有同樣能力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那么在課堂中,該應用怎樣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才能使教師與學生的能力共同作用于課堂呢?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更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呢?在筆者看來,“合作、探究、分享、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們高中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方向,討論式的課堂是適于學生發展的課堂,討論式學習方式是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方式。下面筆者將討論法的應用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選擇適宜的討論題目
讓學生討論什么?讓學生怎么討論?在筆者看來,要討論就要精心為學生選擇一個適宜討論的題目。討論題目應多為開放型的難度適中的題目,并且做到學生興趣點和課堂知識點的雙契合。如果學生不感興趣,再高端的題目他們也無話可說,討論教學就成了無水之源;如果不能契合課堂知識點,則失去了課堂教學的目的性,使討論失去意義。
二、積極準備進行討論
任何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為實現學生高效學習服務的,而在其活動展開過程中都不可能是盲目的。討論題目到底應該課前布置,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呢?還是應該課堂上隨堂提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取決于問題的難度和復雜度,也要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生性格習慣。如果學生英語基礎高于平均水平,應多采取隨堂布置討論題目的方式,以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英語口語現場交流能力;如果學生基礎普遍偏低,則要使提前布置的討論題目占大部分,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最后在討論中大膽縝密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增強,反之,則很有可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后在英語討論中采取應付或者逃避態度。
三、討論形式多樣
學生“害怕”枯燥的學習模式,尤其是學習壓力極大的高中學生,他們是處于各個學科知識難度都普遍增加的學生,他們更加渴望靈活的討論形式。很多時候,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把討論形式局限在:“提出問題,討論,回答”這樣的框架里,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英語學習中討論教學法的趣味性和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考慮到部分學生基礎薄弱,討厭枯燥,害怕口語表達這些特點,英語討論應該是多形式的:問題式,討論表演式,游戲式,音樂引入,視頻欣賞討論等等。這樣既提高了討論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學生最終知識點的掌握,而那些極度缺乏自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其他擅長的形式參與討論,從而樹立信心,極大地有利于以后的英語學習。
比如:曾經有一個學生,在課上不調皮搗蛋,也不聽講,更不參與任何討論,理由就是,老師我不會,我說不出來,這個時候一味的空洞的鼓勵是沒有效果的,多形式的討論給了他表現機會,他在一次小組討論后的表演中獨唱英文歌曲,之后就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越來越愿意學習,愿意開口,愿意參與英語討論和表演。可見,英語學習中討論形式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關注學生發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討論式教學過程同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近幾年高中學生心理年齡低齡化,耐挫能力降低,更加導致了學生寧可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也不參與英語討論,英語討論只是走過場。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討論全程,不可以袖手旁觀,而是應該持續關注每個小組的討論內容和進度,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也應該持續監督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督促學生討論,必要時教師可以參與討論,拋磚引玉,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學生英語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學生敢說。
一是要有足夠寬松的討論環境,小組討論應多于課堂展示,因為小組成員多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人,學生也比較放得開,愿意“在自己人面前丟臉”。二是教師必須根據話題難易度,給予足夠的背景知識和引導。三是教師應該給予實時的鼓勵,告訴學生,英語討論,最重要的不是語法詞匯,而是交流,交流的目的達到了,不需要過分關注討論中英語的嚴謹性,從而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四是教師可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在英語討論式教學中,對小組討論采取“連坐法”,即不管任何情況,一旦進入小組討論時間,必須要求全員參與,并且全程英文,如果有一位同學未參與或者未用英語,則全組受罰,當然處罰方式多采取表演,唱歌等形式。這樣就杜絕了很多小組“一人獨挑大梁,其他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壞現象。
五、積極評價討論結果
學生希望獲得教師中肯的教學評價與教學建議,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師評價作用同樣可以積極地得到發揮。教師在英語討論中應只是主導作用,學生是絕對的主體,這不僅應該體現在學生討論過程的不過分干涉,也應該體現在對學生討論結果的接納程度,以及對學生討論過程,討論結果的評價。在教學中,可采取observers的制度,即每一組學生自由推選以為observer,負責每一次對學生討論過程和討論結果的評價評分,最終,教師根據每個observer的平均評分考慮每組平時成績。英語討論教學最終的總結非常重要,切不可虎頭蛇尾。在小組討論后,應由學生采取匯報表演,回答問題,辯論等形式來對整個討論總結,教師也應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表現,以及最終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也在學習討論過程中不斷改變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等等。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對于學生發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其重要性卻不會被否定。討論式教學法正是基于改革與促進目標而實施的,高中英語討論式教學的路,在不斷的實踐中,在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下,將會變得越來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