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舫
【摘 要】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
【關鍵詞】高中物理 概念教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6
雖然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抽象性及高中生認知結構中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障礙。從歷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及平時的測驗情況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引導學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應根據認識論的規律,首先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認識,然后在諸多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過抽象和概括、分析、綜合,通過類比的思維方式,建立物理概念。
比如,在講電場、電勢能這兩個概念時,電場和重力場很相似,但是電場作用的效果必須在實驗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場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我們身邊重力場的現象都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在學習電場前,先復習重力場,重力場是力的性質,用重力加速度來描述,重力場能的性質則用重力勢能來描述。這樣通過比較、對比,使學生從表象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再經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頭腦中建立起電場、電勢能這種很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才不會感到空洞,也不會覺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輕輕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二、透過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質
物理概念是從物理現象中總結出來的,人們首先看出的是現象的表面特征和它與周圍事物的一些聯系,而對它的本質特征內在的聯系卻不容易看出,必須透過現象進行思維加工,最終才能形成一個概念,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我們要學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現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關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加以理解,在頭腦中形成明確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對力的概念: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車、蹬地,還發現車同時也在拉人,地同時也在蹬人。從而總結出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存在于兩個物體間,不管兩個物體是否接觸,只要相互作用,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增同減和同時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質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質物質特征。
速度與加速度都是表征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得越快,或者說位置變化得越快。而加速度是表征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的,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變化得越大,如對它們的本質缺乏正解的理解,就會誤認為速度大,加速度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也就大,速度減小,加速度也一定減小,甚或將它們兩者的方向可能都混為一談,從而導致一系列錯誤。
三、注重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水平
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按照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如探究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過程中,必然要涉及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各種各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如在進行磁場的教學時,磁場憑借我們的感官是不能被發現的,我們可以通過靜止的小磁針發生偏轉確定有無磁場,這是運用了轉換法;接下來研究磁場,我們會引入磁感線研究磁場的分布,這是運用了建立模型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學一定要注意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滲透各種研究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物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并結合傳統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科學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的有效能教學方式,從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的編寫內容中可以認識到,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要求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選題。有許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少走彎路,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對于那些獨立而簡單、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知識技能,對于物理實驗儀器的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物理學史的介紹、物理學科知識的拓展、自然現象等常識性內容,采用講授式教學都有較好的效果。
五、搭建平臺,主動探究
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后,往往自信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過程中參與的欲望不強。但是,事實證明,只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變灌輸為探究,他們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
(一)創設問題,營造探究
人的思維活動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等,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心理動力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問題,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營造探究氛圍。
(二)針對問題,自主探究
原先備課時,總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怎樣講得明白、講得清楚放在首位。但是,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就必須把學生探索、思考等活動放在首位。在備探究式的課時要思考:哪些是老師不講不行的內容?如促進學生新舊知識連接的內容、激發學生思維或進一步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的內容、學生苦思而未解的疑問等等;可以由學生嘗試完成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
(三)交流合作,評價結果
物理課的特點決定了大多數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在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活動中,要由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安裝、測量、記錄、數據處理等工作,小組里任何不和諧行為的都會影響到探究活動的完成。由于探究的結果是大家的,每個同學都會在盡量做好自己的任務的同時關心其他同事的任務。在評價結果時,學生不僅要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作出簡單的評述。由于大家是平等的關系,都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思維碰撞,發現物理概念的本質。
(四)揭示本質,形成概念
要使學生形成概念,就必須使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直觀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礎,但概念不能從直觀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須通過學生的思維才能把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為實現認識的飛躍,就必須啟動學生的思維。在揭示概念本質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歸納等思維活動,使學生形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