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歡
摘 要: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傳達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傳達出來,是使用不同語言的人進行交際、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的手段,翻譯也是一項語言再創造工作,另外是指從事翻譯的工作人員。翻譯是一種創造的語言活動,是一種藝術,而不是語言的機械易變。
根據社會發展實踐的要求,翻譯出現了專業細化的發展態勢,且細化趨勢不斷增強,這對翻譯工作人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和要求,即要做專業行業里手,又做全面手。
關鍵詞:翻譯;布寧獲獎感言;理解;表達;翻譯原則
一、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困難的途徑及辦法
翻譯整個工作程序應該包括準備、翻譯、校對、定稿四個階段。準備是指譯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查閱背景材料,了解作者國家的情況、本人的學術或職位層次,或者閱讀其他人翻譯或者出版的文章,為翻譯做好知識準備。
翻譯包括理解和表達兩個部分。但是在翻譯實踐中兩者往往是交叉進行的,不能截然分開。理解包括詞匯、語法、邏輯、文化背景等。表達主要指漢語表達水平、詞義貼切、詞的色彩搭配、語氣吻合、紋理通順、簡練、關系和諧、風格相似。
在翻譯布寧獲獎感言時,我做了譯前準備,首先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作品年表、寫作風格、人物評價等。然后通讀了全文,查閱了和本文相關的資料。
在翻譯當中遇到的困難總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理解原文,導致錯譯,另一種為理解原文但是不會表達。以下針對遇到的困難進行具體分析。
(一)理解
詞匯問題,оставить意思是留下、保留。跟據上下文譯為拋開。Господа意思是先生、主人,члены成員、院士。按照漢語意思這兩個詞是近義詞,譯為各位評委先生。
文化背景問題,Впервые со времени учреждения Нобелевской премии вы присудили ее изгнаннику. Изгнанник在此指的是流亡者,并不是流放的人,十月革命爆發后,由于布寧持敵對立場,于1920年流亡國外,僑居法國,直到去世都沒有再回到俄羅斯。
(二)表達
漢語表達水平,я в тишине и одиночестве ночи думал о глубоком значении поступка Швед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俄語的語序很隨意,漢語很嚴謹,這就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漢語更好的表達出來,既要表義準確,又要不失完整。最后我譯為在晚上,我一個人靜靜地思考瑞典科學院此舉的重要意義。
詞的色彩搭配,Ваш же жест,господа члены Академии,еще раз доказал,что любовь к свободе есть настоящий религиозный культ Швеции. Ваш為了表示尊重譯為貴國,考慮到了詞的搭配色彩。整句話譯為貴國科學院諸位評委先生們的舉動,再次證明了,熱愛自由是瑞典人真正的宗教信仰。
二、關于翻譯的原則問題
翻譯標準作為翻譯實踐遵循的準繩、衡量疑問質量的尺度,歷來備受關注。翻譯標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他隨著實踐翻譯經驗的積累和翻譯理論的發展、豐富而不斷提高。從嚴復在翻譯界影響深遠的“信、達、雅”標準之后,在翻譯標準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直爭論不休。從鄭振鐸主張“意思、風格、態度、流利、與原文一致” 到林語堂提出“忠實、通順、美”的看法,從陳西瀅主張翻譯應“神似、意似、形似”到錢鐘書提出文學翻譯最高標準“化境”,魯迅“形神兼備,寧信而無疑”與之對立的梁秋實“寧順而不信”。角度不同,看法各異。國外的翻譯與此同時也有很大發展,例如英國翻譯家泰特勒翻譯三原則:第一,譯文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思想;第二,譯文的風格、筆調應和原文的性質相同;第三,譯文與原作同樣流暢。近年來隨著國外翻譯理論的引進,等值論、等效論風靡一時,為人們津津樂道,也使人們眼界大開,推動著人們對翻譯標準的認識更加深入。
縱觀翻譯歷史,很多翻譯巨匠對翻譯工作進行了研究探討,極大地推動了翻譯事業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翻譯種類多為文學類翻譯,講究的是欣賞性,現在翻譯種類多為應用類文書,不太講究欣賞性,講究的是準確性、生動性。翻譯工作包括以下幾個翻譯原則:符合體裁、表義準確、語句通暢、文字生動。
三、個人翻譯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譯者素質的思考
通過翻譯文章,我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對一些文化現象不理解,在以后要多讀書,不僅是讀關于俄語方面的,還要讀一些漢語書,提高漢語表達水平。其次,詞匯量不大,多背單詞,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活學活用。再次,不理解原文意思,要多做練習,用實踐來彌補不足。
作為一個翻譯不僅要具備很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活學活用的頭腦,大量的知識儲備,翻譯其實就是一個雜家,各個領域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我們現在還處于學習階段,只有學習好專業知識,才能在今后的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通過本次俄語筆譯實踐筆者發現,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筆譯工作者,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有充足的自信心和向老師、同學學習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蔡毅.俄譯漢教程增修本(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8.第4次印刷.
[2](英) 赫胥黎.嚴復:天演論.嚴復譯[M].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05.
[3]陳???回憶鄭振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8.
[4]陳西瀅.論翻譯.見翻譯研究論文集.1894-1948.135-143.
[5]朱達秋.實戰俄語口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7.第3次印刷.
[6]華先發. 論泰特勒的翻譯原則.湖北電大學刊.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