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先
【摘 要】本文旨在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情況進行分析,淺談加強德育教育工作的幾種有效手段,希望可以推進我國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德育教育 原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39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德育教育逐漸走進了高中語文教育中,并且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高中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的程度及質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承擔著塑造學生人格的歷史使命,青少年學生的德育素質好壞能夠直接決定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不僅如此,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了一門藝術,將思想品德藝術巧妙地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鍛煉了語文應用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如何將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成為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自己幾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經驗,與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分享促進德育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一、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教育的關聯
高中生大部分為十六歲到十九歲,正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能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有積極的認識,德育教育對其有重要作用。然而,要想培養學生擁有積極的審美標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學會利用語文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加強德育教育。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綜合體,他們相互引導、相互作用。每一個都無法獨立存在,需要相輔相成。在語文課文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人物的道德觀和生活哲理等等。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的靈魂,站在作者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振奮人心的民族情感。語文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了解自己,認知世界,培養自身文學修養和道德修養。
二、加強高中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高中語文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階段,是未來學生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風向標。高中語文課本上有豐富的人文文章,無論是詩歌、古文、散文都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老師做到正確地引導,學生用心地品讀內容,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德育滲透到高中語文教育中,可以讓廣大學生擁有“真善美”的高貴品質,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到真誠對待他人、關愛同學、與同學互幫互助、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現在的年輕人最缺少的就是真誠,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已成為一種習慣,長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狹隘的生活理念,對家人、朋友都缺乏真誠。而通過語文學習中德育的熏陶,學生不僅學會如何運用語文知識,也懂得了和他人的相處之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工作實質上就是道德素質教育,使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豐富的文章內容中培養自立自強、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高尚品質,樹立健康的審美意識,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語文與德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文學知識層面和道德素養方面達到雙贏的效果。
三、教學內容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師在授課中要有意識地將語文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適時地與現實結合,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語文課文中關于思想道德的語句并不少,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并沒有深入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指導。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在課文中適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效果遠遠超過直接的思想道德教育。筆者在和一名故意曠課的學生溝通時,直接對話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講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鷹擊長空”四字時,筆者發現這位學生突然很有精神,雙眼目不轉睛地盯著多媒體,筆者乘機引導:若想鷹擊長空必須有鷹擊長空的能力,必須像飛鷹一樣具備魄力和勇氣。這位學生之后再未曠過課,并且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靈魂”四個字讓很多學生詫異和不解,筆者就“為什么是紫色的靈魂”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意識到了艾青人格上的偉大進而思考自己的作為,這樣也達到了德育的功效。對于課文的現實意義,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就課文內容深入社會實踐進行探索,很多學生認為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體會到了課文對德育教育的意義。
四、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德育滲透
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無數先賢圣人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外國的經典作品,也在世界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閱讀量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將成為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當然,在現階段,各種書籍充斥著網絡和市場,有好有壞、有高有下,提高學生的甄別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去讀經典,有意識的遠離糟粕,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則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滲透,我們教師要時時有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方不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五、高中語文教學中貫穿德育滲透的意義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更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作為高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學上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教師要抓住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抓住教育的機遇,進行適時的引導,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對語文學科結構的完善、語文學科地位的重塑、大語文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學校教育肩負著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語文教師則是這一使命的直接實行者,廣大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需要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做好學生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德育工作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