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新課程突出了課堂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機會留給學生,把愉悅還給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盡最大可能發展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小學體育 學生 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6
國家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通過學生參與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是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的根本追求。主體教育思想理論認為,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主體建構與發展的過程,這種過程是學生參與實現的。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教學活動自覺的、積極的參與者,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與發現者,成為自己主體建構與發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參與過程中實現其自主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展。在小學體育課堂學習中,學生對一個又一個動作學習參與的過程,不僅是對一項又一項運動的體驗過程,也是學生主體素質一次又一次重構與發展的過程。
一、參與意識,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
學生參與意識的形成,主要是學生內因作用的結果,其形成過程主要經歷對知識的興趣產生、求知欲望產生兩個階段。
(一)喚起小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
學生對新知識不感興趣或興趣不大,決不會有參與新知識學習的意識。學生對某種知識感興趣,一是學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條件刺激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喚起,最重要的是新課導言的設計和學習氛圍的創設。首先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出發,認真研究興趣數學規律,努力挖掘教材的興趣教學因素。其次教師要注重情感教學,注意語言的把握,講究情感感染。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活潑,要努力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有了對新知識的興趣,便可以產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但強度較小,不能持久;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即對新知識的心理需求,是產生參與意識的主要心理動力。求知欲的產生,一是出于對某種知識感興趣;二是知道這種新知識對自己有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而且必須考慮學生個體的需要。
二、自主學習,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第一步
學習與活動是學生參與的載體,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自學,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一)創設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建立一種資源共享的伙伴師生關系,創設適應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教學“行進間運球”,讓學生嘗試體驗后,讓學生發表看法:“你覺得怎樣才能運好球”“你認為在運球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在哪?”等。讓每個學生來發表個性化的見解,充分給予學生參與學習的權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二)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師在體育課中要適時地、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要給學生有選擇的權力和盡可能多的選擇余地,允許學生自由練習與思考,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同時倡導每個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依據集體的目標來確定其個體目標和選擇方法。如“踏石過河”游戲,教師只需規定條件,三塊石頭;提出要求:安全快速過河。至于采用何種方法,哪種方式,由學生自己去實踐去決定。要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學生自己找的伙伴,大家之間志趣相投,關系密切,能互相容忍,可以促進學生自發、自主的學習。
(三)開發和組織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具有探究性、科學性的“教學課題”
在小學體育學習中,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學性的課題是我們教師應該去開發、去組織的“教學點”,是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引子”,沒有這些,讓學生空洞地去參與,就很難有成效。
三、主動探索,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手段
(一)創設學生主動探索的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構筑一種自由對話的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之中,積極鼓動學生質疑爭論,允許學生向教師發難,凡是學生自己能領悟的知識、原理,教師盡量少講,甚至不講,只做引導、啟發即可,一些教學內容盡量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理解和掌握,盡量提供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二)引導學生明確探索目標
實現真正有效的探索,目標的確定非常重要,沒有目標的探索充其量只是自由散漫的學習,而且必須有一定的時間要求,這樣才能提升探索的效率。如:“原地雙手胸前傳球”,在講了基本方法,嘗試練習之后,我讓各學習小群體根據剛才各自的練習情形,確定本組本課的探索目標及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并規定一定的時間,提高探索的有效性。
(三)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與毅力
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一點小小的發現,教師也要及時加以鼓勵,這樣可以不斷激起學生探索的熱情,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要及時扶一扶、點一點、拔一拔,培養學生探索的韌性和毅力。
四、教師主導,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保證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實現學生高教參與的保證。而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和角色的轉變。觀念轉變的核心是學生主體觀的真正確立,要讓小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角色轉換的根本,是變“主宰”者為“主導”者,變“講師”為“導師”角色,要切實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變“管理約束性”的教學為“啟發、容忍、幫助”性的教學,要從示范、講解、傳授向輔助、指導、參與轉變。
總之,體育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要成為小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作為體育工作者都應抓住優勢,因勢利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進行素質教育,發揮小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為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完美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