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
摘要: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落后已經滿足不了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如何更有效的進行創業知識的宣傳、創業理念的推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如何轉變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去研究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
關鍵詞:新媒體;創業工作;大學生;策略
在以手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日益迅速、影響日益擴大的背景下,要科學有效地開展高校創業工作,必須堅持不斷實踐思路,科學界定新媒體和高校創業工作的概念,準確把握高校創業工作存在的現實困境,在新媒體視域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創業工作的特點和困境,準確把握新媒體為高校創業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合理定位高校創業工作長期戰略目標,加強新媒體文化素養并有效的推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創業工作的開展。
一、新媒體視域下帶來的高校創業工作的機遇
(一)新媒體為高校創業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渠道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落后已經滿足不了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如何更有效的進行創業知識的宣傳、創業理念的推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如何轉變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去研究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目前的大學生群體是使用新媒體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越來越依賴社交網絡,依賴以手機電腦等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應用,新媒體已經改變了高校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傳統的教育渠道已經逐漸失去學生的興趣和耐心,這種理念的轉變給高校創業工作者帶來一定難度的同時也帶來相應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創業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獲得豐富的創業知識教育資源,同時國家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學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形式進行宣傳,老師也能通過虛擬的網絡空間對于創業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指導和幫助,對于有意向創業的學生或者已經創業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隨時隨地的指導,既節省了老師的時間,也能更有效率的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新媒體作為一個重要的傳播載體,是大學生創業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也是老師獲得創業教育資源的重要形式之一。新媒體的傳播給高校創業工作帶來了多元化的教育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無限的機遇。
(二)新媒體為高校學生提供了靈活的創業平臺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創業工作做的再好,創業設備投入的再多,學生沒有踏出真正創業的那一步,一切工作都如沒有根基的飄蓬,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從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創新大膽地意識,同時資金的緊缺也使大學生很難跨出創業這一步,而新媒體的誕生較好的解決了大學生創業初始難題,有限的資金甚至極少一部分資金,個人或者小團隊和快捷的物流通道都是新媒體帶給創業者的便利平臺,同時,新媒體創業的門檻很低,只要有一臺電腦,一個好點子都可以開啟創業之路,而當代大學生都是在新媒體、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可以很迅速的利用互聯網,同時沒有包袱的大學生,在新媒體的運營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合理的引導大學生進行新媒體創業,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并能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創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也可以讓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進行更精準的幫助。
二、新媒體視域下帶來的高校創業工作的困境
(一)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創業工作缺乏具備較高創業素養的教育師資
如果將高校的學生比作汲取養分的土壤,將不同的年級比作日照的時間,將個人的能力比作水分的含量,那么日照時間的不同,水分含量不同,都會使得土壤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大一的學生懵懵懂懂,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了解創業,大二的學生優柔寡斷,需要我們帶領學生踏入創業的大門,大三大四的學生激情滿懷,需要我們老師科學指導,教授知識。可是現在的創業教育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教材多為翻譯國外創業學教材,課程開設基本都在大四階段,授課模式多為“填鴨式”教學,課程單一、實踐平臺缺乏,內容與社會創業生態需求脫節,不能涵蓋大學生創業所需的主要方面。許多老師本身只接受創業教育書面知識培訓,缺乏實踐能力,全國范圍內,受過創業教育相關領域的系統培訓和創業教育專業的培訓不到兩千人,而這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創業課程的特點。這樣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創業者缺乏風險意識,創新素養和創業技能。
(二)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創業工作缺乏完善的創業環境
對于未曾邁進社會的大學生而言,他們不可能作為真正的社會人,思想純粹而且稚嫩是大學生的特點,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挑戰,對于創業市場預測盲目冷觀,缺乏正確的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轉變沒有深刻的認識,也很難能把握商機,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環境不太理想,普遍沒有得到大學生的認可,大學生對于科技創新類活動的參與度和熱情度較低,相對于高校創業知識的教學和宣傳,大學生群體更容易受到新媒體視域的影響,他們將新媒體互聯網看作重要信息渠道,離不開對于網絡的依賴,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中缺乏國家法律的監管,網絡上很多虛假信息,不良的風氣容易動搖“象牙塔”內眾多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同時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時期,他們感情豐富,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非常渴望踏入社會,對于不良的行為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就使得學生非常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蠱惑,如果沒有學校、家庭的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陷入到傳銷以及詐騙等相關的違法活動中,給高校創業的工作帶來的很大的難度和挑戰。
(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創業工作缺乏長遠的戰略發展
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發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明確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畢業生將越來越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明確指出:“全社會都要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的條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讓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青春光彩。”高校就是給大學生提供知識提供養分的重要陣地,創業工作的成功離不開校院兩級的組織協調,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對于創業工作的開展只是停留在表面,對于創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仍需加強,與專業教育緊密度不高,缺乏實踐,滯后的教育理念阻礙創業工作的發展,創業教育課程需要像一門系統化的教育課程一樣去進行規劃設置,不能簡單地把創業教育等同于職業規劃,在教學內容就是在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加入部分創業內容。特別是在高校發展的規劃當中,創業只占了很小的比重甚至有的學校都未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校的創業工作缺乏長遠的戰略發展。
三、新媒體視域下開展高校創業工作的策略和路徑
(一)明確分工、完善制度,合理定位高校創業教育目標
2003年8月,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正式啟幕。習近平總書記為此特意向該活動組委會發出賀信,在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了青年大學生創業和創業的積極作用:“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辈η嗄甏髮W生創業提出鼓勵,他說:“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希望廣大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展示才華、服務社會?!彼哉f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都對大學生創業寄予了厚望,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較多的集中在低技術行業,以低廉的勞動力為優勢,科技含量不高,與所學專業、所學課程不對口,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定位存在趨同和跟風的誤區,對于大學生創業認知引導方面存在偏差,高??梢蚤_展分層次的模塊化課程結構,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需求,進行分類指導,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挖掘各個層面學生的個人潛能,集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重視對學生自我認知的引導,根據其自身特點,確定創業目標和實施方案,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切實提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
(二)全程指導、分類施教,打造多元化高校創業師資隊伍
教育家加里寧所言:“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著學生,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老師的影響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由此可見,創建高素質的創業師資隊伍極其重要,對于在校擔任創業課程的老師,學校要給予足夠的激勵制度,促使教師們主動地學習創業知識,鼓勵教師深入創業企業、創業園進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的創業知識儲備,讓教師們形成優秀教學科研團隊的風氣,拒絕照本宣科、紙上談兵,同時,有計劃地選送一批具備一定創業素養的教師到國內外創業型高校進行培訓學習,開闊視野提升素養,當然高素質創業師資隊伍的創建不僅僅是在培養校內教師體系的完善,同時也離不開校外創業老師的引進,成功的企業家、不同高校的創業名師,企業的一線成員都可以當作高校創業工作的兼職老師隊伍,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成功的創業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共鳴、提升學生的創業素養。同時高校應該及時的整合校內外優質的教師資源,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知識結構優化,學術氣氛濃厚、實踐經驗豐富的高質量創業教育師資團隊,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業需求。
(三)轉變理念、創建平臺 ,營造良好的高校創業氛圍
目前,我國已經通過并試行《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這一政策,國家已經開始大力倡導高校內部試行創業教育,為了避免高校針對學生的創業活動在組織層面過于形式化,這就需要我們轉變理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業實踐平臺,加大校園內外學生創業項目和活動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創業基地建設的投入,建立創業氛圍濃厚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創業科技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業實踐平臺和資源,同時借鑒國內外高校創業的成功案例進行學習,如清華大學打造的“清華創+”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運用模式,包括創+平臺、網站、實訓和創+空間,給予大學生創業群體足夠的創業學習平臺,除了硬件環境和資源的支持外,創業文化軟環境也需要高校給予足夠的重視,定期舉辦創業沙龍活動,邀請企業成功人士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創業者獲取經驗和資源,在高校營造出鼓勵創新、堅持挑戰、不懼困難的創業氛圍。
我們處在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精神需求更高的時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肩上擔負著發展國家的歷史重任,創業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方法,是幫助大學生有效地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的途徑之一。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廣大青年學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刻苦學習,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在國家、社會和高校多元、有效的支撐下樹立自主創業精神,踏出創業成功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曹揚,鄒云龍.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創新教育的關系辨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
[2]李堅,付冬娟,張朋飛,于洋.英國高校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探究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3(05).
(作者單位: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