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摘 要 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關鍵期,動力和阻力也隨之而來。國家層面對教師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地方師范院校應充分借助于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推動教師教育轉型發展,凸顯教師教育特色,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關鍵詞 教師教育 轉型發展 外部動力 內部動力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29
On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LI M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Abstract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deep water area, the key period, power and resistance also followed. The national level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of teachers of top-level design, local teachers colleg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external power, internal power,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Keywords teachers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external power; internal power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寫在五年規劃之中,足見黨和政府對高校教學、對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雹龠@是我們黨站在新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為“十三五”時期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轉型指明了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轉型以創新發展的理念,進行深度的探索與實踐,持續推動地方師范院教師教育的轉型發展。
云南目前僅有三所保留地方師范院校的高校:即曲靖師范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楚雄師范學院。原來主要是師范類??茖W校升本后而把“師范”兩個字去掉,改為綜合院校的有6所,如紅河學院等,“雖然已變為綜合學院,但其‘師范性仍然非常顯著?!雹谖覀儊矸治鋈胤綆煼对盒=處熃逃D型發展面臨的問題,探索發展的動力。
1 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面臨的問題
1.1 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每年有60多萬名師范生畢業,但基礎教育領域對師資的需求卻只有25萬,僅30%的師范院校畢業生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從教。”③我們根據《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2014年高校畢業生年終就業情況的通知》和《2014年云南教育事業統計摘要》提供的資料,統計得到:
由表1看到,三所地方師范院校師范專業畢業生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從教人數的比例為47.47%。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同時也看到,52%以上的師范專業畢業生不能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從教,供過于求的局面已經存在。東部地區許多中小學更喜歡招收綜合大學的畢業生,認為他們研究能力和拓展能力都比師范院校畢業生更強。面對即將開始的教師資格考試,綜合大學與師范院校的學生都可以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師范院校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優勢在哪里?教師教育由招生規模量擴張的目標已經實現,但其人才培養質量,仍存在不少質疑。
1.2 基礎教育教師學歷的問題
資料來源:云南省高等學校2014年教學基本狀態數據,云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制。
由表2可知,云南基礎教育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只有0.66%,普通高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為3.29%,這與發達地區相比具有較大差距。與美國、英國、日本等國教師長期以來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入職條件差距較大。過去的教師教育主要是為了滿足基礎教育對中小學教師數量上的要求,現在則轉向了對高學歷、高素質教師需求。基礎教育對高學歷教師的需求給沒有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地方師范院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3 學校內設機構的問題
尹繼東等認為:“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就是要求現代教師教育機構必須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改革傳統的培養方向,由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轉向對專業態度、專業技能、專業價值、專業精神等各方面的綜合訓練。”④三所地方師范院校都成立了教育學院,其專業設置共同的就是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其他學科(如數學、語文、英語)的教師培養仍在各專業學院。由表3,三所師范院校通過教育學院機構的設立,對加強教師教育學科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各專業學院對學科教師培養仍然關注不夠,由于缺乏課題、缺乏經費、缺乏教師教育學科群的支撐。于是我們看到,教師培養的專業教育一定要有教師教育的專業學院來承擔,需要機制的創新,教學制度的創新和教師教育文化的熏陶。
1.4 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缺乏的問題
三所地方師范院校正高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為9.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碩博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為48.8%,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云嶺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基本都不是教師教育學科方面的帶頭人,由于沒有教師教育學科和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地方師范院校難于聚集人才,缺乏教師教育類的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和領軍人物。
針對這些問題,如何確定戰略目標,建立新的體制機制,集中教師教育資源,建立更高質量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提升教育教學制度創新能力,建立新的動力機制,是深入研究思考的新課題。
2 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動力
我們從外部動力、內部動力來研究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動力機制,外部動力來源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內部動力來源于地方師范院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
2.1 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外部動力
面對云南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顯著提高,義務教育雙高雙普及,教育公平問題明顯改善,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的新趨勢,對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如何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推進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制度更加優化。國務院、教育部從2012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教師教育改革政策,《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相繼頒布,從創新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加強學科建設,完善教師教育標準體系,健全質量保障制度,從頂層對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進行了設計,為教師教育轉型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發展目標。教師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更加有利于教師教育轉型。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滇中城市經濟圈等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將繼續實施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教育作為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事業,作為民生之首,在城市建設發展、民生保障和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對教師教育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發揮教育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這就要求立足長遠,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好教育的轉型發展,探索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打造一批優質教育品牌。
四是省級政府進一步加大了統籌權,根據區域教育整體布局,制定《云南省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案》,加強教育、資源的統籌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積極穩妥推進教師教育轉型發展工作。要求地方師范院校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同時對現有教師要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顯然,地方政府期望通過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轉型發展為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引領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2.2 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內部動力
“如果把大學看成是領導人、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等相關人員的集合,那么要建立大學發展的動力機制,前提條件就在于激活大學內部相關利益者的內生需求?!雹萑绾渭せ畹胤綆煼对盒=處熃逃D型發展領導人、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內生需求,把這種內生需求轉化為一種愿望、一種精神、一種發展的能力、一種導向,從而推動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轉型發展。
一是“十三五”我國教師教育將進入提高質量的新階段。堅持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教育創新為各方面創新提供知識、技術和人才支撐,根本是教師教育的創新發展。
二是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一要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師范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⑥二要抓住課程改革這個關鍵環節,營造人才培養教育生態環境,將創新型人才“潤”出來;三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創新教育的主陣地,改革教學方法、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挖掘每一門課程中所蘊藏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要素,營造創新教育文化,使創新教育真正落地。四要補足實踐教學這一短板,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實踐教學平臺的共建共享。五要改革考試評價方法,建立學業考核全程化的評價新體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教育問題、研究教育問題和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六要創造條件激發教師的內生需求和原創動機,建立激發內生需求的激勵機制,通過反思、對話、體驗等途徑,讓教師以獨(下轉第92頁)(上接第60頁)特的視覺研究教育問題,解決教育問題,推動教師的自我發展,群體發展,體現教師職業的尊嚴與生命價值。
三是整合教師教育資源。把分屬于各院系的教師教育研究力量集聚起來,迫切需要學科管理方式與機制的創新,通過建立柔性管理機制來破解這一矛盾。根據教師教育學科群的建設需要,在學校內部建立跨學科的研究所、研究中心,把研究機構與承擔教學任務的專業、學系分離,把從事相近學科的教師集聚,設置不同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組成研究小組,促進相關學科教學人員、研究人員的合理配置與流動。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科的綜合效應、交叉效應和橫向效應,優化學科結構,拓展學科領域。”⑦
四是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協同創新是破解學?,F實發展難題的戰略選擇,是教師教育質量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點,地方高師院校必須建立協同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與地方教研部門、中小學、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努力實現校地優勢互補,以教學管理創新、教學制度創新、學科創新帶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新,推進教師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
基金項目:2014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教師教育專項課題“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轉型與發展”研究 [GJZ 1409;2013年曲靖師范學院教育科研創新團隊“教師教育研究創新團隊” [2103JKC02]
注釋
① 瞿振元.提高高校教學水平[N].光明日報,2015-11-17:13.
② 張應強,蔣華林.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14(6):7-8.
③ 王燁捷.師范類教育面臨“控量提質”[N].中國青年報,2015-10-14:4.
④ 尹繼東,劉六生.現代教師教育觀念的內涵與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63-66.
⑤ 董云川,羅志敏.尊重“內生需求”,方能提升大學品質[J].現代大學教育,2014(6):14-18.
⑥ 房建森.高等教育發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2.
⑦ 孫廣耀.地方綜合性大學學科群建設路徑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