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霽云 熊偉巍 朱澤東
【摘要】工商管理類專業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須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重塑教學體系。本文采用KSAOs分析方法,對攀枝花學院歷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建立起適應就業崗位需要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體系。
【關鍵詞】就業導向;KSAOs分析;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但是龐大的就業大軍并未填補人才缺口。高校畢業生是“就業難”,用人單位是“求賢若渴”,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倒掛現象呢?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理論和實踐脫節,因此,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須重塑教學體系,建立起適應就業崗位需要的培養體系[1]。
一、當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隨著企業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強,企業成為了真正的市場主體,同時,對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現有的工商管理沿襲已有的培養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培養體系卻暴露出種種的不適應。首先,從教學體系來看,整個課程教學體系反映為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的課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特征表現為:培養出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知識面相對較窄,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精神。由于理論課程中缺少有針對性的實習、實踐環節,致使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較低。其次,從教學內容來看,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往往脫離工作實際,這些專業知識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在現行的培養模式中,重基礎、寬口徑、知識結構全面一直是專業培養強調的重點,很容易導致專業學習沒有側重,存在“專業不專”的問題可。第三,從教學安排來看,實踐課程不足,動手應用能力差。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和實踐結合緊密的學科。因此必須注重應用,并積極和市場接軌。在今天就業嚴峻的形勢下,針對上述問題,高等院校應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根據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確定工商管理的培養體系。
二、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出發點在于適應社會需求,關注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基于此,教研室就一般高等院校,如何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模式體系結構如下圖所示。
三、新型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就業崗位分析
通過對2008、2009級畢業生就業崗位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我校工商管理專業(人力資源方向)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主要的就業方向,這代表了市場的需要方面。如2008級的部分畢業生見下表。
從就業統計分析可知,在40名畢業生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的共13人,分布于人力資源培訓、績效、薪酬等相關工作崗位,40人中,1人待業,1人自由職業,8人通過考試進入了銀行、公務員系統,這部分學生的就業和具體的專業方向關系不大,故其就業應從畢業生統計人數中剔除。故畢業生中人力資源相關管理崗位占比為43.33,其次從事行政6人,崗位占比為20%,從事銷售工作5人,崗位占比為16.67%,其他各種崗位總和6人,崗位占比為20%。所以在所有的畢業生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的人數最多,大約占總人數的40%~50%,2009級的畢業基本上也是這種規律。故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應以偏向人力資源管理的就業為導向。
2.就業崗位任務清單分析
任務清單部分其實就是把工作任務按照職責或其他標準以一定順序排列起來,然后由任職者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工作任務進行選擇、評價等,最終理順并形成該工作的工作內容。鑒于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應以偏向人力資源管理的就業為導向,故對這部分的崗位進行任務清單分析,得到全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任務清單,下面列出部分清單(人事資料、人事檔案管理):
1、人事資料之匯集
2、人事資料之調查研究
3、人事資料及報表之查催
4、人事資料之匯編轉呈
……
3.任務的分析KSAOs分析
KSAOs要素是指一個人為了完成某項特定的任務所必須具備的知識(Knowledge)、技術(Skills)、能力(Abilities)和其他要素(Other Characteristics)。知識是指完成某項任務所需要對具體信息、專業知識和崗位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是指完成任務所需要對機器、工具、設備的熟練程度,包括實際的工作技巧和經驗。能力是指在工具、設備和機器不是完成工作的主體時,完成工作對員工身體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如空間感、反應速度、耐久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等。其他要素則是指出色完成某一工作所需要的其他個性特征,如興趣、價值觀、氣質和個性特點等。
4.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4.1構建新型課程教學體系
通過KSAOs分析,分析各崗位完成任務在理論上所需的知識(Knowledge)、技術(Skills)、能力(Abilities)和其他要素(Other Characteristics),構建相應的課程對其進行支撐。知識(Knowledge)的支撐主要是學科基礎課,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管理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等。技術(Skills)和能力(Abilities)的支撐主要是專業核心課,包括:組織行為學、招聘管理、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管理、項目投資管理學、績效管理、培訓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其他要素(Other Characteristics)的支撐主要是專業選修課,包括:商務禮儀、物流管理、運營管理、勞動經濟學、公共關系學、企業戰略管理、運籌學、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證券投資學、工程咨詢概論、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管理心理學。
4.2構建新型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KSAOs分析,分析各崗位完成任務在實踐上所需的知識(Knowledge)、技術(Skills)、能力(Abilities)和其他要素(Other Characteristics),構建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其進行支撐。知識(Knowledge)的支撐主要是認知實訓,包括:企業認知實訓、沙盤實訓。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企業的生產、市場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采購管理、行政管理、產品開發的實際認知,重點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認知。技術(Skills)和支撐主要是操作實訓,包括:運籌學實驗、辦公自動化、經濟法模擬法庭、薪酬調查、勞動爭議處理、招聘模擬、商務禮儀實訓、生產運營模擬實驗、項目評估實訓。能力(Abilities)的支撐主要是業務實訓,包括:會計學基礎實驗、財務管理實驗、統計學實驗、市場營銷綜合實訓。其他要素(Other Characteristics)的支撐主要是綜合實訓,包括:畢業實習、跨專業綜合仿真實訓。
參考文獻
[1]朱柏青.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63-165.
[2]唐時俊.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