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的高校黨建形勢,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情況基本照搬本科院校,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階段缺乏可量化的明確標準,使學生黨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觀性,整體發展質量較難保證。本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探析積分制管理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的成效,從積分制的設計原則、設計內容、規范化管理和師生調研分析得出結論,證實積分制管理的有效性,同時指出不足和改進之處并得到啟示。
關鍵詞:積分制;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成效
黨員是構成政黨的基礎,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優秀的群體。學生黨員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共共產黨未來的水平和命運。2014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在1990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試行)》基礎上,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1],將中共提出的“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寫入細則。
面對新的高校黨建形勢和黨員發展情況,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覺悟、價值取向和實踐能力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探索新形勢下學生黨員發展模式,有利于改進創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尋求新突破口。
一、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面臨的問題
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情況來看,它們基本上照搬本科院校的黨建工作模式,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面臨幾個問題。從高職學院的教學特點來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學制短,培養教育實踐不足;學生黨員人數少,黨建工作力量弱;生源基礎差,黨建工作難度大[2]。而從高校黨員發展的流程和學生個人看,入黨前教育不夠扎實,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學生的入黨標準出現偏差;在組織過程控制不嚴,程序流于形式[3]。此外,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階段直至確定為發展對象階段,缺乏可量化的明確標準,這會導致支部之間發展黨員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觀意識,有失公平,也削弱了新黨員的發展質量[4]。
總而言之,雖然國內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的探究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和目前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分析得頗為深入。但是對于如何采用一套比較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去選拔、培養優秀的入黨積極分子成為預備黨員,這方面研究仍比較少,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是對積分制管理的成效,仍停留在主觀判斷的基礎上,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和有數據支撐的實證研究。
二、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積分制管理探索
2014年7月,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黨委試行新的學生黨員發展管理辦法,其中最顯著的創新和有益探索在于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期間的表現進行可量化的積分制管理形式,從而將過去的“暗量化”變成“明標準”,以更加公開、公平的方式建立入黨積極分子積分檔案,最后按照積分的高低確定為發展對象,保證了學生黨員的總體發展質量。
(一)設計原則
(1)可操作性原則:為避免最終流于形式,積分制內容必須簡單易操作。最為基本的是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可能經歷的活動都要設置明確的積分條款,切不可出現含糊不清的情形。例如把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能力,社會活動,寢室管理情況,通報表揚情況,獲得系部榮譽情況以及班主任評價等做明確的不同程度的加分規定。
(2)全覆蓋原則:就當前而言,很多高校對于大學生黨員的考察都是單純的依據其平時的學習成績,泛泛地在會議上進行民主評選,無法做到有理有據。因此,我院在制定積分細則時,盡可能全面地將各方面活動、能力、榮譽涵蓋其中,避免出現空白領域。
(3)導向性原則:這一原則對于入黨積分制管理制度來說非常重要。我院在設計入黨積分管理制度時圍繞著培養高質量的學生黨員為目標。因此,如果在制定的方面具有正面的影響或者獲得榮譽就可以進行酌情加分。相反,如果具有負面的影響,如違紀等,則直接否決。這樣才能清楚地讓入黨積極分子知道什么事該做與不該做。
(二)設計內容
我院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從學院層面和系部層面兩個模塊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表現進行賦分。
(1)學院層面。學院層面主要從學習能力和社會活動兩個方面確定積分內容,每塊內容包括若干個子項并確定明確的得分標準。例如代表學院參加國家或省級比賽,根據獲得的名次不同,給予不同的加分。
(2)系部層面。各系根據本系實際情況,結合考察對象在政治表現、民主評議、班級建設、寢室建設、模范帶頭作用以及參加課外活動等多方面表現,設定評分標準,給予相應分數。實習生根據實習期間表現及實習單位評議由各系單獨制定賦分標準。
(3)“一票否決”項。對于培養考察期間存在違紀情況的積極分子,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設定“取消當次發展資格”或“取消發展資格”的處理,比如嚴重違紀情況受到學院處分,且補考前不及格科目達到兩門及以上的積極分子,將不再考慮發展。
(三)規范考察
在考察期滿時,各系學生黨支部按照“一人一表”的要求,對每一個有資格參與積分的入黨積極分子建立積分檔案,成立由支部書記、入黨介紹人和各團支書組成的考評小組。積分成績從確定積極分子身份時開始記錄。考察期結束后,各系學生黨支部要對入黨積分成績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根據入黨積分成績,決定其是否具備發展對象的條件。各系黨總支對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由學院黨委組織部將預發展名單進行校內公示。
三、積分制管理下的成效
入黨積分制管理辦法試行兩年來,在學院范圍內取得了一定成效,從入黨積極分子到重點發展對象的培養和考察得到量化管理,由定性分析轉變為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為對積分制管理的成效進行量化分析,本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100名學生黨員和100名入黨積極分子為調研對象。該100名學生黨員均為2014年實行入黨積分制以后發展的學生黨員,100名入黨積極分子也均為接受入黨積分制管理的積極分子。一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回收學生黨員調查問卷93份,入黨積極分子調查問卷92份。同時,對于學院各學生黨支部書記或負責黨務的輔導員進行采訪和咨詢,進一步分析入黨積分制的成效。調查結果如下:
(一)絕大多數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贊同入黨積分制管理
84%的學生表示贊同,說明入黨積分制試行以來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接受和支持;11%的學生表示不贊同,主要認為積分制的賦分存在著一定的片面化,沒有全部覆蓋考察期間入黨積極分子的所有情況;5%的學生持其他態度或看法,部分入黨積極分子表示對積分制不甚了解,一方面說明某些入黨積極分存在著入黨動機不足,對發展黨員相關制度不夠關心,沒有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另一方面也說明入黨積分制的宣傳和普及面不夠廣。
(二)絕大多數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認為入黨積分制成效顯著
經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入黨積分制的成效予以肯定。如圖1所示,62.3%的學生認為入黨積分制堅持了公正透明的原則,建立積分定期公開機制,對入黨積極分子在考察期中的各種表現進行逐級積分及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52.5%的學生認為入黨積分制的賦分表使得組織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考察階段的各方面素質提出明確要求,使得學生在培養考察期間明確自己需要提高的各方面素質;此外7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入黨積分制有助于提高黨員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其各方面能力;62.8%的學生認為積分制突顯了黨員的先進性;42.8%的學生認為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增強,根據“一票否決”項的內容,明確自身不能觸碰的“高壓線”。
圖1:你認為采用入黨積分制的成效在何處
(三)黨務工作者認為入黨積分制能有效提高黨組織的積極性和戰斗力
經過對學院各系學生黨支部書記或黨務輔導員的采訪和咨詢,他們普遍認為入黨積分制的成效明顯,主要表現在:
(1)黨員作用評價的合理性顯著提高。黨員無論是參加組織生活,還是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都有記載,有積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好與壞,空口無憑,讓數據說話,評價結果一目了然,實現在評價黨員時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標準,評價體系變得更直觀、更合理。
(2)能有效提高學生黨員整體質量。入黨積分制改變了傳統考核辦法,以往只是泛泛地在會議上進行民主評選,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或者是學生干部優先考慮發展,而對入黨積極分子不能進行全面的評價以及對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考慮不全面,無法做到有理有據。現在實行“入黨積分制”,檔案記錄詳實,評價點客觀,全面,考核有數據作為依據。積分制管理下發展的學生黨員比以往發展的學生黨員質量更佳,不僅體現在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而且其社會實踐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也是有更高的體現。比如,推行積分制后,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對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參與熱情較高等等。
(3)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有效增強。“入黨積分制”激活了各黨組織的細胞,各個層面的入黨積極分子在群眾中亮出了身份,積分制調動了黨員積極性,使他們在各類活動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發揮作用的“角色”,體現了黨員的先進性,煥發了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了黨組織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四、總結與反思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本研究認為入黨積分制考核仍存在有待改進和完善之處:
(一)覆蓋面要廣
雖然目前試行的積分制考核辦法覆蓋了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社會活動方面以及系部層面的情況,但是仍然存在有些指標定義不清、指標模糊等問題,如學生獲得某些院級、市級榮譽,在賦分表中無法找到相應的項目進行加分。因此,各個指標仍需要進行進一步細化指標,力爭覆蓋到學生考察期間的方方面面。
(二)要進行動態化管理
考慮到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最初的賦分制度需要進行完善,因此,入黨積分制度應該做到定期修訂,不斷適應學生發展的新變化。在修訂的過程中,必須在前期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征求意見,避免出現制度“不接地氣”的尷尬局面。
(三)要加大宣傳動員,營造校園氛圍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入黨積分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這說明學院在推行制度的過程當中,仍存在的宣傳力度的不足。學院層面和各黨支部要加大對該項制度的宣傳力度,在公告欄以及網絡平臺上發布信息,倡導班級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等,另外還可以安排校園課外宣傳的活動周在學校當中營造濃厚的氛圍,將學生引入到入黨積分制的行列中來,調動他們的入黨積極性,學生會為此目標的實現真正地不斷調整自己、改進自己。
入黨積分制量化考核指標明確,成效顯著,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過去黨員發展過程當中“講人情”、“靠關系”、“拉選票”的局面,實現了黨建工作粗放式管理向理性的量化管理的轉變,增強了黨員發展工作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因試行時間不長,對該研究的結果還有待時間去實踐證明,使其探究結果更科學,更有價值性和可參考性。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N].人民日報,2014-06-11.
[2]張定華,朱娟.大學生黨支部設置及其運行機制的探討與實踐.[J].2012年度高等職業教育黨建與思政工作研究,2013:18-23.
[3]王晨,洪韻.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績效管理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1):161-162.
[4]楊琦,林妍妍,羅毅,凌靚,胡小燕.試行積分制考核提高黨員發展質量.[J].中國職工教育.2013:26-28.
[5]張亞男,張慧春,劉馨.高校學生黨員考評機制構建.[J].新西部,2013(30).
作者簡介:
時憶寧(1989- ),女,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黨建。
(作者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