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摘要】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但目前我國對與城市水文規劃建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城市站網的規劃與建設達、水文規劃類的技術等尚未達到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的水文規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經濟的發展進程。因此,我們應該立足于當前,加大城市水文規劃建設的力度,通過創造優質的城市水文來為城市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城市;水文規劃;健康水文循環;水文效應
1、城市化對水文造成的影響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問題已經逐漸浮出水面,形勢相當嚴峻。政府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大城市水文的規劃建設力度,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確實舉步維艱、困難重重。而城市水文規劃建設和人們的生活、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而城市化對水文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降水的影響、對河流水系的影響、對暴雨洪水的影響以及對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四個方面。
1.1 城市化對降水的影響
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吸收大量的人口、建立密集的建筑群、形成密集的道路交通網等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得城市形成了一層人工化不透水的下墊層,這種地表與自然地表存在許多差異。在城市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所帶來的巨大熱量改變了自然界的溫度和濕度等氣象條件,對城市的水文效應造成了影響甚至是改變。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在相同的條件下,城市市區的降雨量比郊區的降雨量明顯增多。
1.2 城市化對河流水系的影響
第一,城市化對河道的結構造成了影響。這是因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將河道的結構進行了簡單化改造。上文提到的城市不透水下墊層所帶來的洪水總量的增加以及徑流流速的加快,以及由于疏浚作用導致的河道變寬等都是造成高等級的主河干道發生變化的因素。除此之外,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河道淤積同樣對低等級的河道造成了影響,使其變得越來越窄甚至是消失不見。
第二,城市化對河網的形態造成了影響。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出現了逐步人工化的河網形態、逐步減少的非主干河道、逐步減弱的水網分支等使得河網的形態受到了嚴重影響。
第三,城市化對水質造成了影響。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小型河流被填埋,使得河流的自凈功能降低,不透水率提高,導致徑流量的增大以及河道污染物的增多,進而導致城市水質受到影響。
1.3 城市化對暴雨洪水的影響
城市化對暴雨洪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城市建設過程中侵蝕了一些洪水灘地以及部分天然河道,降低了其自然調蓄洪水的能力;第二,通過人為的筑堤渠化等手段來避免河道變寬,加快了水流速度,減小了河流的沉積物質;第三,人為的集水區河道導致河道的凈流速度以及洪峰峰值增大。上述均使得天然匯水發生變化,使得洪水的發生率不斷增大。
1.4 城市化對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
城市建設過程中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及流域生態系統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以及化學特性均發生了變化。使得原有的生態系統結構受到了很大影響,其生態功能不斷退化,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小。
2、在城市的水文規劃建設中引入健康水文循環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水文循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也是導致洪澇災害、水污染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水文循環的自我調節能力達到極限狀態之后就會出現水文生態功能的退化現象,因此在進行城市的水文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引入健康的水文循環。水文循環是自然生態不斷演化的復雜過程。其空間載體主要包括湖泊、溪流、河流、師弟、河谷、河漫灘以及水塘等地表水文環境。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城市的水文循環系統受到了很大影響,在短時間內就遭受破壞。城市化對降水、河流水系、暴雨洪水以及對流域生態系統等都造成了影響,產生了水文效應。水文效應的出現使得洪澇災害頻發,水質不斷惡化、水生態系統出現危機等。因此,在城市水文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引入健康水文循環,分析城市化建設有可能出現的水文效應,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從根本上解決水文問題。
3、城市水文規劃建設的對策分析
第一,為了促進城市水文規劃建設的健康發展,首先,可以通過進行區域劃分來實現從地緣向水緣的轉變。這是因為城市建設中已經破壞了水文循環,只是在區域范圍內進行治理已經不能徹底解決,所以應該從地緣轉向水緣治理。
其次,在確定城鎮的規模等級時應該將流域的水資源量以及水文資源的承載力極限作為重要指標。目前水資源日趨緊張、水文資源的承載力日趨下降,單一的工程技術措施已經無法解決城市化建設對水文系統造成的影響。因此應將水資源的承載極限作為城鎮區域的規模和等級衡量的標準。
第三,在規劃城鄉空間結構時應該充分考慮流域的自然特征。在進行城市化水文規劃建設時,將健康水文循環的理念引入,將水文環境作為重要指標,將城市開發的空間結構與水文空間進行有機融合。這種新型理念與傳統的經濟衡量標準并不沖突,而且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預留出保護地,除此之外還可以起到保護上游區域水文環境的目的。
4、結束語
在城市水文規劃建設的進程中,應首先分析城市化對水文造成的影響,并將健康水文循環引入到城市水文規劃建設當中,之后根據可能產生的水文效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城市水文健康循環發展的目標,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趙珂,夏清清.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城市水空間體系生態規劃方法——以州河小流域內的達州市經開區為例[J].中國園林,2015,01:41-45.
[2]王君.丘陵地區應對城市水文效應的規劃實踐研究——以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工業園總體規劃為例[A].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2014(第九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S13生態城市的水環境、水文規劃與水生態修復[C].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2014:4.
[3]胡志良,王君.從流域角度應對城市水文效應的規劃策略研究[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貴陽市人民政府.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2城市工程規劃)[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貴陽市人民政府,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