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了解;研究;班干部;協調工作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38—01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基本單位,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人才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集體。而班主任是學生班級的直接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系班級與各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本班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能否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關系到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能否得到充分的培育。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班主任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正確而有效地組織班級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基礎。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有觀察法、談話法、研究分析書面材料和調查訪問等。其中最好的就是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班級活動,全面觀察學生,以及調查訪問學生、學生家長、學生親友、任課教師等與學生相關的人。
了解學生,就是要了解班上的每一個學生。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還要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況,了解影響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同時了解學生還要保持經常性,因為少年兒童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期,他們易受外界的影響,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只有經常了解學生,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從不同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二、選擇和培養好班干部
班主任在開校之初,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班上的積極分子就不斷涌現出來了,就可以通過自薦、委任、競選等各種方法把那些愿意為同學們服務,有一定號召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選為班干部。班干部一旦產生,班主任首先要嚴格要求他們,在紀律上,要以身作則,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在其他各個方面也要起帶頭作用,但在其犯錯誤時,班主任一定要一視同仁,不可偏愛班干部,以免造成班上不團結的現象;其次要幫助他們樹立威信,要鼓勵他們放手去干,對他們做得對的要堅決支持,同時在班上學生面前多表揚;最后要培養班干部之間團結互助的精神,同時能通過他們建立健康的輿論,以影響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自覺地調節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改變與集體不相適應的行為。
三、組織并開展班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班集體只有在學生開展各種集體活動中才能得以鞏固和發展,如果沒有活動,學生就感受不到集體的存在,也就不會關心班集體,就不會為班集體的利益而努力奮斗。
那么,如何才能開展好一次班集體活動呢?首先,活動開展之前,班主任必須根據這次活動的目的、意義、特點,做好周密的計劃,合理地安排活動的內容和先后順序,讓學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其次,在開展活動之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讓他們擔任一定的角色,表現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再次,在實際的操作階段,要反復地向學生講解和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自己在活動中應該做什么,理解在活動中所處的地位,體會到一個集體的力量,最終達到活動的高潮。最后,在本次活動結束后,班主任要對本次活動進行全面的總結,找出好的方面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下次活動中做好參考。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總結,加深他們的認識,以利于形成良好的風氣和堅強的集體。
四、做好校內外的協調工作
首先,班主任要主動向各科任教師介紹學生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取他們對學生的看法和意見,相互溝通情況,統一認識,統一教育要求;要教育學生尊敬各科任教師,班級重要活動要請各科任教師參加指導;同時,還應加強自己與科任教師之間的團結、師生之間的團結。其次,班主任要加強對班干部的培養,幫助他們填補知識經驗的不足。最后,班主任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班主任工作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班主任要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如家訪、電話訪問,建立起學生的家庭檔案,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學習條件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向家長告知其子女的表現情況。班主任還要特別關注家長會,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們介紹近期班上出現的傾向性問題和應注意的事項;介紹學校和班級的基本情況,宣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同時請優秀家長介紹其優秀的教育經驗,以便其他的家長借鑒;聽取家長對學校和班級的意見,共同研究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