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均
摘 要:學生樂于接受自己的觀點或知識,但學生能否主動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 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自然科學的一些科目,例如生物。生物學科的特點是不僅具有理論的嚴密性,同時更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它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大到發明創造,小到衣食住行,人類片刻也離不開生物科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興趣培養;效率
在生物教學中,我發現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部分學生對生物課的認識存在誤區和畏難情緒,一方面認為是生物課是“副課”而不予重視,另一方面由于生物課在遺傳學方面的計算比較難,所以學生們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對此,我通過觀察分析,并結合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我發現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講好開學第一課,激發學習興趣
高一生物第一課是緒論課,內容是對生物科學家鄒承魯院士關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奧秘的一篇采訪稿。由于這一課的內容并不多,所以需要在教學中采取“通觀全局、拋磚引玉”的教學方法。首先告訴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生物課的課程設置和每一學年的課程特點,使學生從宏觀上對高中生物課的學習有一個整體印象和把握。緊接著簡要講述一下生物科學的發展歷史,從中講述生物學發展演變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學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并穿插講述一些對生物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如達爾文等生物學家的典型事例,使學生對生物學歷史產生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舉例向學生闡述生物科技在環保、軍事、醫學、日常生活等眾多領域的廣泛應用,展望未來生物科技的發展方向,如生物學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會創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藥物,到那時癌癥將會被征服,許多病人的痛苦將會得到有效解除;通過人工操作基因,打破種間屏障,超越孟德爾極限,將創造出優質,抗逆,高產的動植物品種,大幅度地增加糧食產量等等。從而了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明白21世紀是生物科學領先的世紀。然后,由此轉入課本知識,向學生闡明學習生物學首先要學習生物學的微觀世界,引出高一階段生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分子和細胞。并對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做詳細講解,介紹鄒承魯院士的研究事跡,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對生物課產生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個生物課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對于學生以后學好生物課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最后,再向學生強調一下生物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好生物課的有效學習方法,使學生對生物課程形成客觀全面的認識。因此,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才是求知的動力。
二、在實驗中給學生以成就感,培養學習興趣
前文所述,高一生物課的主要內容是“分子與細胞”,而分子與細胞存在于微觀世界中,是我們在生活中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所以難以讓學生產生較為直觀的形象認識,使得一些學生感覺難以把握而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作為老師,需要通過實驗教學和直觀教具運用,讓學生對分子和細胞產生形象認識,讓學生“看見”那些微觀世界中的生物物質,讓生物課變得有趣起來。
1.實驗教學
一是讓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和認識細胞,在大腦里形成直觀印象。如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學生會覺得非常有趣,平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事物,在顯微鏡下面會呈現這么奇妙的細胞圖案。他們會想使用顯微鏡探尋更多的細胞。二是結合偵探故事,設置案件場景,以DNA鑒定在刑偵技術中的運用為誘導,激發學生“破案”的興趣,通過介紹DNA指紋的應用,讓學生對DNA產生直觀認識,并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去“破案”,從而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三是以探索生命個體的差異為題,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細胞生長過程和分裂過程,正確認識到生物體的生長,既靠細胞生長增大細胞體積,還要靠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這一知識點。在實驗教學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實驗的難度設定要適中,要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較為輕松的完成實驗,并從中掌握知識。同時不要設定實驗結果,而是應以學生在實驗中的結果為主,哪怕是與設定結果不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實驗結果,隨機應變、正確引導,使生物教學豐富多彩。
2.直觀教具的運用
色彩鮮艷的掛圖,形象具體的實物標本,動感十足的投影以及展示生命活動的錄像,均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美感,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學習生物知識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多看到實物,增加課堂的教學氣氛和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如學習葉的形態時,教師課前可在校園內采集單子葉植物葉片和雙子葉植物葉片的標本,并配合掛圖,通過觀察、對比、討論和講解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觀察葉片標本(實物),了解葉片的組成、葉脈、葉的種類以及葉序等基礎知識。比如在講“血液循環途徑”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影視集與一體,形象的展示血液流動的方向,血液發生變化的位置,血液成分的變化等,增強了感官的興奮性,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同學們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狀態下學習,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增強學習興趣
創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取長補短,對少數學習成績優秀而又愛好生物的學生,可以組織生物課外活動小組。通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鞏固生物基礎知識、實驗操作技能,開闊眼界,增強學生對生物這門科學的興趣。興趣小組開展活動的內容可以是利用課余時間對某一實驗的改進,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操作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學會如何嫁接,扦插,如何給果樹人工授粉當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某個問題時,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有巧妙地運用多種手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知識的樂園,是成功的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讓生物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是每個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