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玲
摘要:幼兒歌曲彈唱屬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教學策略亟待革新和完善。要想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效果,除了要加強聲樂教學以及鋼琴基礎教學外,還應該要不斷提升教師專業音樂技能,重視情感表達,并且促進音樂教學和音樂游戲的有效結合,加強自彈自唱指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歌曲 彈唱 教學策略
幼兒教育專業對于幼兒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彈唱教學作為幼兒教育專業中的關鍵課程,其教學策略是否科學和有效直接影響整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幼兒歌曲彈唱不但包括“彈”,而且還包括“唱”,幼兒教師必須要重視幼兒歌曲彈唱教學,采用各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促進自身綜合技能的有效提升。
一、重視學前聲樂課教學,加強鋼琴基礎訓練
在學前教學工作中,聲樂課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學前聲樂課主要是為了針對幼兒歌唱姿勢進行科學培養,使其養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培養科學的歌唱習慣,讓幼兒學習各種科學的呼吸方法,掌握正確的呼吸技巧。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聲音必須要保持連貫通暢,盡量自然圓潤,教學中應盡可能提高其吐字的清晰度,讓其實現對相關歌曲意境的充分表達。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聲樂藝術,提高其個人理解能力,增強其藝術表現力,同時讓幼兒掌握豐富的聲樂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各種聲樂基礎技能以及彈唱技巧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發聲以及規范歌唱。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聲樂基礎教學,保證幼兒擁有良好的聲樂基礎,為其幼兒歌曲彈唱提供良好條件。
歌曲彈唱屬于一種綜合性課程,歌曲彈唱訓練需要在良好的鋼琴基礎以及聲樂課基礎上開展,因此,學生需要加強鋼琴彈奏訓練。如果幼兒不具備良好的鋼琴彈奏能力,就無法完成良好的即興伴奏。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幼兒的鋼琴訓練,保證其熟練掌握基礎大小調音階以及和弦連接等。在鋼琴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綜合分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科學給予分層教學。針對基礎較扎實的幼兒,應將教學目標定位在較高水平,而針對普通學生,應將教學目標定位在合理位置,避免目標過高。教師應具體分析教學內容,采用各種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鼓勵學生主動投入鋼琴學習。舉個例子,教師可以挑選出一首代表性較強的樂曲,引導幼兒輪流進行彈奏,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優缺點進行針對性點評,鼓勵大家揚長避短,互相學習彼此的長處。在進行作業布置過程中,不但要保證數量科學,而且要將作業難易度控制在合理范圍。教師必須要及時挖掘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其將錯誤有效糾正。針對課后作業,必須要嚴格進行要求,鼓勵其多思考,增強其彈奏能力。教師應具體分析幼兒彈奏能力,因材施教,進一步開展分層教學,增強其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二、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強調學生情感表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優先選擇旋律性較強的簡短性曲子以及兒歌,引導幼兒投入到歌唱練習中,促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歌曲演唱技巧,為幼兒歌曲演唱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方面,幼兒教師必須要科學結合自身音樂專業知識,深入理解相關歌曲,因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歌曲理解力以及表現力息息相關,也影響幼兒歌曲教學效果。所以,學前教學專業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強化音樂專業能力,提升自身音樂技能,深化對歌曲的理解,更好地對歌曲進行詮釋。另外,教師必須要將自己的情感和個人理解融入整個歌曲伴奏中,在演繹歌曲過程中,應根據自身情感變化對琴聲伴奏進行適當變化,提高歌曲演繹效果。
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幼兒歌曲彈唱教學中,必須要高度重視情感表達,將感情融入歌曲演唱中。不同的幼兒歌曲在思想感情以及音樂風格上各不相同,其在音樂旋律以及節奏力度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必須要在學前教育幼兒歌曲彈唱教學中強調情感把握,對不同歌曲采用不同的演繹方式。幼兒歌曲中不但包含活潑歡快類型的歌曲,而且還包括很多輕柔、抒情的曲目,不同類型的歌曲和樂段應以不同的情感來演繹。舉個例子,在針對歌曲《小燕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該曲目第一樂段相對比較輕柔,應將聲音控制在較舒緩的狀態,表達出小燕子剛剛從南方飛來的意境,同時抒發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第二樂段相對比較輕快,應選擇富有彈性的聲音對該樂段進行演唱,說明小燕子除害蟲,能夠保護莊稼;第三樂段則應采用輕柔而舒展的聲音進行演繹。另外,在尾音位置采用延音記號,強化演繹效果,打造小燕子在大家的祝愿中慢慢飛走的意境。在幼兒歌曲的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我,給予學生更多肯定和贊美,提高其自信心,在演繹有趣的幼兒歌曲時,幼兒可以通過聲音、眼神以及可愛的表情動作等進行綜合表達,實現對歌曲的全方位表現。
三、融合音樂教學和游戲,實現寓教于樂目的
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加強聲樂教學以及器樂教學外,還應該要重視舞蹈教育等,實現對幼兒的綜合性教育。因此,學前教育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幼兒的歌唱教學,而且要在歌唱過程中鼓勵幼兒將歌唱以及舞蹈進行有效結合,或者在歌唱過程中引入一些音樂游戲。針對幼兒開展歌曲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引導幼兒按照歌曲中的內容對其開展創編,通過講故事、玩游戲或者舞蹈等形式實現對歌曲內容的有效表達。舉個例子,針對《兩只小象》這首曲目進行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手扮演兩只小象,并且跟著音樂推進手指游戲,對小象的實際行走姿態進行模仿,或者形象地表現出小象晃鼻子等場景,重現小象握手等橋段等。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基于聲樂基礎,促進韻律活動以及音樂游戲的完美結合,增強學生對歌唱教學的興趣,賦予課堂教學更多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給其帶來更多歡樂,優化教學效果。
四、明確“彈”和“唱”間的關系,加強自彈自唱指導
自彈自唱屬于幼兒學前教育中較高難度的一項學習內容。在自彈自唱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強化音量均衡訓練,實際練習過程中不但要保證彈唱協調性,而且要保證伴奏以及歌唱兩者間的音量處于均衡狀態。自彈自唱不但要強調“彈”,而且不能忽略“唱”,要在手彈和嘴唱過程中保持音量均衡。相當一部分幼兒在自彈自唱時常常會出現彈聲高于唱聲的情況,彈唱音量存在不均衡的問題,面對這種現象,應首先對彈唱的主輔關系進行進一步明確,一般而言彈唱中唱為主體,應被視為焦點,而彈主要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演唱下才能夠凸顯出彈的優勢。所以,教師必須要向幼兒介紹彈和唱兩者的分工以及各自的地位,在彈唱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唱的主體地位,科學輔以彈。另外,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幼兒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促使幼兒能夠巧妙控制具體彈唱力度。在歌唱過程中,鋼琴伴奏要想與歌唱完美融合,迸發出火花,就必須要保證兩手指尖擁有默契的配合,同時確保琴聲以及歌聲間保持和諧,并針對實際力度進行科學控制,實現音量均衡。因此,幼兒在自彈自唱過程中不但要學會傾聽自己的琴聲,而且要傾聽自己的歌唱聲。
五、結語
彈唱能力屬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可忽視的一種能力,占據核心地位,同時也是幼兒園教師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通過重視學前聲樂課教學,加強鋼琴基礎訓練;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強調學生情感表達;融合音樂教學和游戲,實現寓教于樂目的;明確“彈”和“唱”間的關系,提高自彈自唱能力,能夠大大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有效性,通過上述教學策略,還能夠大大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汪偉林.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律動情感教學方法策略[J].音樂時空,2012,(04).
[2]李娜.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培養探討[J].北方音樂,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