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情景;生活;角色;音樂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96—01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藝術性,要善于抓住時機,通過創設情景去引起學生的驚喜、疑惑、新鮮感等等,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筆者現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創設教學情景的策略。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景
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決不能滿足于對課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學生進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語文現象。這個時候,同樣需要教師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進入生活的情景中。比如在《人類的語言》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于能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這句話,課文的介紹畢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變化無窮的語言比課本上要豐富多彩得多。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出來,到生活中去采擷變化無窮的語言之花。“同學們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變化無窮的語言呢?”學生回答多種多樣。“今還欠款1000元”是個歧義句,“還”的讀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又如:我成績上升時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說“吃什么做什么。”成績下降時爸爸就不這么說了,而是生氣地說:“做什么吃什么。”由課本走向生活,使課本有限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術語更加直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發現了“語言”就在自己身邊,會不由自主地開拓語言的“運用環境”,課堂的輻射面大大擴展了。
二、扮演角色創設情景
有的時候利用課文本身具備的戲劇性,創設一種表演情景,從而激發學生主動而迅速地理解課文。如《變色龍》中,有一些十分適合表演的素材。警官奧楚蔑洛夫從廣場走過的樣子,處理狗咬人事件穿脫大衣的動作,我請一位學生現場給全班表演,學生們為了表演,自然對課文是認真地去研究,對人物的性格仔細地去揣摩。在初二說明文的教學中,表演情景有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記》里多涉及空間位置,所以我讓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分成兩個表演場景,一個是蘇、黃、佛印神態。一個是兩個舟子的神態。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學生們認真研究課文,相互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在笑聲和表演中學習課文,從錯誤的表演中認識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得出了正確的表演位置。
三、運用音樂創設情景
音樂給人有很強、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古有項羽“聞四面楚歌”而失兵敗軍,最終烏江自刎。可見音樂能渲染情景創設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音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中,如果能夠配上情調和諧的音樂作背景,就更能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從而營造出更強烈的情感氛圍。當然,背景音樂的選擇既要同朗讀語調的選擇相協調,又應同文章的基本情調一致才行。否則,背景音樂非但不能促進情景的設置,反而會影響課文本身的感人色彩。但是,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用好背景音樂,它就會如天籟之音般為我們的教學錦上添花,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學習《智取生辰綱》一課,我先播放電視劇《水滸》片頭曲,之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熟知的水滸人物及與人物相關的小故事,就輕松地建立了教學互動合作的開端,有效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課堂上群情盎然,興致勃勃,學生發言積極,表現欲望強烈,這樣為學文創設了最佳氛圍,既激起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豐富了學習內容,從而更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通過競賽創設情景
孩子喜歡爭強好勝,渴望表現自己。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運用競賽手段,激發競賽情景。我在課堂中采用了小組學習法,利用課文中的一些問題,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讓學生在一種緊張的競賽情境中去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麥琪的禮物》一文中,設置懸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文中的設置懸念之處,看誰找得多、快!學生被激發了全部的主動性,緊張地去認真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大多都能在這種競賽的情境下解決了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情景一定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設,創設教學情景必須與主題有關,達到教學內容與教學情景和諧統一;而且情景必須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為解決問題而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教學情景不僅要為學生營造優化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學會思考,陶冶情操,開發智力,提高創造力;而且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