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樂
摘 要 在不斷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建設具有人文精神內核的高校圖書館使之成為各大高等院校甚至是社會文化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精神不僅是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也是高校圖書館高等教育,教學科研的“重地”,更能發揚人文精神克服現代信息技術的局限性。重塑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校圖書館,就從營造和諧,寬松的人文環境,秉承讀者至上的人文精神,堅持人本管理的人文關懷幾個方面建設。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人文精神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88
Great Value and Remodeling of College Library Humanistic Spirit
DU Le
(Library of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n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humanistic spiritual core of making even the maj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Not only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University Librar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owerhouse", to better carry forward the humanistic spirit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modeling University Library humanistic spirit, went from creating a harmonious, relaxed cultural environment, uphold the supremacy of the human spirit readers, who insist on humane care of the management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library; humanistic spirit
1 建設高校圖書館人文精神的重要價值
1.1 人文精神是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從長期中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來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大力提倡以“仁愛”為核心的傳統人文精神,而以科學,民主為核心的現代科學主義則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又一主題。現代科學精神在高校圖書館的體現之一便是崇尚現代信息技術,在大數據時代,重視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圖書館的建設,在不斷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建設具有人文精神內核的高校圖書館使之成為各大高等院校甚至是社會文化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在圖書館平時的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過程中,體現是以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關懷是的讀者的心理需求,讓人文精神真正成為現代高校圖書館的標志化和核心化服務內容,這樣人文精神的價值觀念成為現代高校圖書館的職業和學術關注核心。著名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先生在提出“書,法,人”為圖書館學的三要素時,闡釋在經歷過以“書”為重心,以“法”為重心之后,提出以“人”為重心,并著重提出“若以人為目標辦圖書館,則事業能生動而切合實際,且有繼續進行深潛研究之余地也。”
因此,中外專家對未來高校圖書館曾經這樣精神描繪,未來的高校圖書館不再限制讀者的年齡層次,文化層次,身份不同,成為新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化休閑與學習機會,這也是社會民主進步的鮮明體現,注重人的需求,人的發展,以創造美與和諧將越來越成為圖書館事業前進的發展方向。
1.2 人文精神是高校圖書館高等教育,教學科研的“重地”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使我國高等教育初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不僅各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科研的重要輔助部門,更是各個高校學術,文化水平的真正體現。文獻建設,館藏數量,信息技術等都成為各大院校評建與衡量的標準。教師,學生在開展教學,科研時不僅需要從圖書館查閱各類學術資料,文獻館藏,更是師生開拓學術視野,汲取課外知識營養的“后花園”,更好地發揚人文精神,是館員在服務中,更夠將讀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為其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優質服務,使讀者充分體會到圖書館本身所散發出的書香,人文氣息,感受到圖書館館員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短短幾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感受與熏陶人文精神關照中的高等學府之中,提高學生今后的個人文化素養,科研能力,完成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教輔部門的任務。
1.3 發揚人文精神克服現代信息技術的局限性
在圖書館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當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以此保證高校圖書館的科技性,智能化與高效性,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從1945年美國人V·布什發表“誠若所思”一文來,圖書情報(學)界就連續掀起了技術應用熱潮,直至現代的網絡化信息化技術之熱。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人和關注圖書館發展的人士意識到技術并非是圖書館發展的決定因素。而人文精神卻包含著人們對于道德,法律,社會等的認知,只有回歸“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才能使圖書館充滿人情味。特別在我國高校圖書館以培養人才為重任,而尊重科學,同時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好的彌補了科學技術冷冰冰的機械自動化的傳統,結合人文精神才能吸引更多讀者。激烈的社會競爭越來越需要高校圖書館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去完善自己,伴隨著網上購書,網上圖書館等新興科技手段的運用,讀者有了比圖書館更多選擇圖書文獻資料的機會,參與競爭也是高校圖書館必須面對的問題,吸引讀者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舒適的讀書氛圍,讓讀者有了賓至如歸的感受才是保證一路走來的圖書館事業繼續蒸蒸日上。
2 建設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校圖書館
2.1 營造和諧,寬松的人文環境
圖書館時一所大學的標志,是教學,學術,科研的重地。館址的選取體現著大學的特色與人文氣息。在圖書館的建筑設計時就應該充分到,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標志性建筑,選址盡量選在學校中央或是醒目的地方;另一方面,考慮到教學區,公寓區,生活區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既要交通便利,環境還要鬧中取靜。通過選址,設計,將現代高校圖書館的時代精神與人文氣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國高校大多都在圖書館的設計上彰顯出自己學校的特色,雄偉,雅靜,卻又不失人文氣質。其目的在于用美與和諧的建筑風格,喚起讀者對人文精神的渴求,體現出一所高等學府的人文氣息。因地制宜的圖書館外部環境也是圖書館建筑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國有些南方大學圖書館就建造在依山傍水,風景旖旎的地方,在欣賞大自然的同時,享受書籍帶來的精神愉悅。在北方的校園中,依舊可以看到是,噴泉,亭臺,花壇等不同特色的建筑設計,使讀者可以放松心情,吮吸知識的營養,滋潤心田。
圖書館是一個極具文化品位的場所,在其建筑內部設計上也應秉承人文精神至上的宗旨。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設計理念。把方便留給讀者,把通風好,采光好的地方留給讀者。在圖書館內部各個借閱部中,考慮到讀者與文獻資料的充分接觸,已經改進成為開架式圖書館,讀者方便選取所需文獻。工具書的一般都較為沉重,在圖書的擺放與設計上,采用降低或另外開辟工具書專區,節省人力,方便讀者借閱。
另外,在圖書館大廳或是醒目的位置,懸掛或是利用LED屏介紹全館概況,各庫分布,讀者須知,讓讀者快速有效地利用好圖書館。雅靜的環境,人文氣息的氛圍,缺少不了的是既美觀又凈化空氣的綠色植物。名人字畫,警示諺語,詩詞繪畫都能夠體現出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內涵。給讀者以環境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華。
2.2 秉承讀者至上的人文精神
我國圖書館發展史上,漫長的“藏書樓”時代一直主宰著我國圖書館的管理,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書”而展開,直至近代,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才從“以書為本”轉變成“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現代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是將讀者放在首位,滿足讀者之所需才是貫穿在思想與工作中人文思想的重要體現。傳統圖書館中,大多工作都是以藏書為主,讀者群體也只是小眾群體,不是達官貴人就是文人騷客。而現代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廣大讀者。高校圖書館目標人群更是特征鮮明,就是面向全體師生。在管理與制度建立上,將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人文主義精神作為服務讀者的目標與落腳點。從采編為代表的文獻建設部出發,讓全校師生主動參與到文獻的采購當中,鼓勵讀者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當中。另外,圖書館可以在自己的網頁上設立意見箱等,讓讀者對圖書館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讓讀者也參與到圖書館的建設中來,從而凸顯出圖書館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讓讀者成為圖書館全面建設與服務的參與者。
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借閱制度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學生的借閱數量和老師的借閱數量就有著不同的劃分標準。甚至有些高校,學生又劃分為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不同的借閱標準。這就與圖書館人文精神相悖,人人生來平等,在知識的面前更是不分國籍、身份、學歷等。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應該對所有師生做到一視同仁,取消這些不平等的借閱標準,讓每一位讀者進入圖書館不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條件而受到限制。
對于每一位走進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來說,尊重每一位讀者,無論是在禮貌用語還是行為舉止方面,都要求館員微笑面對,盡力滿足每一位到訪者的需求。尊重讀者無論是因為科研教學還是休閑放松為目的,圖書館員都應該有責任,有義務讓讀者滿意而歸,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周到細致的服務。在館員崗位的安排問題上,可以選擇一些業務水平熟練的,年輕的,或是充滿激情的熱愛圖書館工作的館員充實到圖書館工作的“窗口”,讓讀者切身感受到來自圖書館的人文關懷,讀者有驚喜,這樣的服務才是高品質的服務。讀者獲得了“滿意+驚喜”的效果,突出了為讀者著想,讀者至上的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本質。用溫馨的環境,熱情的服務,為讀者創造一個和諧,雅靜而又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化氛圍。
圖書館不僅是教學科研的重要文獻資料庫,也是讀者獲得輕松,休閑的精神文化娛樂的場所。讀者在這里可以閱覽生活報刊,書籍,享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追求精神的愉悅。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對讀者課余休閑讀書生活的引導,滿足讀者想要獲得高品質精神品位的訴求。這樣,使讀者能夠從學習,研究到精神升華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圖書館的服務也伴隨著讀者的需求而不斷提高,讓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將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人文主義精神,融入在館員與讀者當中。
2.3 堅持人本管理的人文關懷
現代社會的競爭比比皆是,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物質待遇相對偏低,自身價值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要實現圖書館的良性發展,就必須給予館員必要的人文關懷。館員在日常工作中親身感受到來自圖書館的人文關懷才能更好為讀者營造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服務環境。
吸引,培養,留住人才也成了高校圖書館工作中重要環節。列寧曾說,圖書館館員是圖書館的靈魂。因此,依靠館員,聽取館員對圖書館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就顯得十分重要。安排人員崗位時,根據每個館員自身的情況,盡量能夠做到“人盡其才”,使每一位館員在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與特點,將特有的創造力,主動性發揮出來;在工作中允許館員有過失,結合實際情況,與館員一同分析解決,鼓勵與表揚他們工作中的閃光點。圖書館管理者拉近與館員的距離,體恤館員,讓館員在工作中感受到來自圖書館大家庭的“溫暖”,充分調動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積極性。
在館員尋求自身發展與提高時,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的態度。以不同的方式鼓勵他們在工作之余,參與科研學術,深造學習等。為他們尋求自身發展創造機會,提高館員的學術能力與工作水平,使他們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與服務水平。以館員為主要服務依靠對象,尊重人才,在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促使圖書館員產生強大的內心動力,也可采取相應的物質與精神雙方面的有效激勵,吸引,培養與留下優秀的圖書館專業人才,多方面鼓勵他們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和服務水平,達到人文關懷的目的。
另外,關心館員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圖書館人文關懷重要部分,可以不定期地開展豐富而又有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激發館員之間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還應做好圖書館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建設雙方面的思想工作,使館員依靠圖書館,以館為家,以館為榮,讓圖書館服務工作更具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肖希明.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2000(1).
[2] 周麗.高校現代化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失衡于重塑[J].圖書館界,2003(3).
[3] 趙麗君.淺論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建設[J].經濟與文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