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顥穎 魏偉 曹敏 嚴旦 歐陽劍
摘 要:張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摩崖造像作為南方地區典型的石窟摩崖造像之一,項目團隊經過多次對其實地考察和分析,總結了張家界玉皇洞石窟摩崖造像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問題治理的對策。
關鍵詞:石窟摩崖造像;玉皇洞;主要問題;對策;張家界
1 研究背景
1484年,據《永定縣志》記載對張家界石窟進行詳細文字論述介紹[1]。王珍翠(1992)對玉皇洞的地形、布局、各洞名稱、洞內造像及石刻進行了介紹[2]。1995年,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文物志》對玉皇洞進行了簡要介紹[3]。張和緯(1998)研究玉皇洞的開鑿方式進行簡要分析[4]。張辛欣(2011)對張家界玉皇洞石窟的造像內容、設計特征、形象辨識、歷史文化等進行了分析,并拍攝了大量圖片加以證實[5]。
通過對以上學者研究的梳理,說明目前學術界對于玉皇洞石窟的開鑿年代、石窟形制、造像樣式題材等幾個方面的研究已較為完善。本文將對石窟目前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以期為張家界玉皇洞石窟的保護與開發做出一定的貢獻。
2 張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概況
玉皇洞石窟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楓香崗鄉的麻嶺山南麓,為當地清代鄉紳李京開獨資捐修。始鑿于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完成于嘉慶二十年(1807年)。1959年,湖南省政府將玉皇洞正式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張家界市玉皇洞石窟開發現狀
3.1 政府文物保護力度不足 石窟的風化腐蝕現象較為嚴重,很多佛像色的面部輪廓已經不是很清楚,服飾色彩較為單調暗淡,并且部分摩崖造像損毀已經比較嚴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歷史久遠,二是景區負責部門對景區開發程度低,政府對其維護不夠,很多設施也都已損壞嚴重;文物部門僅委任兩位老人在此監管和維護此處,缺少與周邊城市及地區的保護合作與聯動,缺少專門地方保護規章制度,政府主管部門責任不清。
3.2 宣傳力度不夠 游客獲知景區信息的來源情況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游客獲得相關信息的途徑最主要是通過旅行社和網絡,分別為 42%和30%;通過影視和報刊獲得了解的占比率則較少。這說明玉皇洞石窟景區在市場營銷方面缺乏廣泛的宣傳手段,媒體關注度還有待提高。
3.3 交通通達度低 到達景區的交通通達度低,沒有專門的旅游規劃道路及指示性路標,缺乏多層次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景點的交通可進入性差,道路建設相對滯后,路面質量尚待修整,導致游客游覽路程不合理、耗時長,這是制約玉皇洞石窟旅游開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3.4 安全問題突出 玉皇洞石窟屬石窟摩崖造像,旅游危險系數較高,防護措施不完善,護欄多處被破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山體巖石自然掉落所致,很多護欄等設施被山石砸壞;二是人為所致,因其護欄內部由鋼筋組成,常年被不法分子偷取轉賣。而相關部門對文物景區重視程度不高,也沒有制定相對應的保護措施。
3.5 基礎設施落后 景區所屬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相對周邊區縣的旅游開發起步較晚。景區諸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如景區標識較為簡單隨意,景區的總體布局圖在一張破舊的木板上隨意畫起就掛在景區大門口,景區里的各種景點也缺乏標識指引;景區衛生設施也需改進,尤其是廁所和垃圾桶的建設需要加大力度。
3.6 環境問題凸顯 造成的旅游垃圾、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植被破壞等一系列問題使石窟承受著巨大壓力。同時,游客不文明的參觀行為對石窟也構成了一定的破壞性。
3.7 導游隊伍資源缺乏 玉皇洞景區負責人共2人,景區入口攀登處僅立著手繪游覽路線牌,并無導游人員指引游覽。
4 張家界市玉皇洞石窟開發對策分析
4.1 大力開拓石窟文化 把玉皇洞石窟景點的研究開發納入張家界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促進石窟旅游的生機和活力,拓展摩崖石窟文化傳承的深度和廣度。快速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比如建設石窟博物館、圖書館,培育文化創意基地等,加強文化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建設,為拓展文化消費市場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撐。
4.2 加強宣傳力度 首先要運用多種宣傳手段,通過旅行社、網絡、媒體等渠道來宣傳玉皇洞石窟景區;其次,在旅游淡季,可以在門票價格方面對旅游團進行一定的讓利,吸引一定數量的旅游團游覽石窟景區。最后,大學生作為旅游者占旅游者市場的份額需逐步提高,既提高大學生們的人文素養,也加大推廣石窟文化在知識分子中的影響。
4.3 建立安全工作機制 切實加強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安全責任制和旅游安全預報、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求援機制;完善防護欄桿的建筑施工;景區入口設置游客需知牌,安全標識醒目規范,提示禁煙、禁火等游客須知事項,景區內配備流動管理人員,確保景區安全秩序。
4.4 加快石窟旅游發展建設 大力開展景區區域綜合管理,組織景區內及周邊各大旅行社、飯店、賓館建設各自網站,發展電子商務業務,特別是要形成旅游旺季客源擁擠時期應急網絡,降低安全隱患。
4.5 加強導游隊伍的培訓 加強對景區內和本地導游人員的培訓管理,不斷提高導游隊伍文化素養,提升導游石窟文化旅游服務水平。
5 結語
張家界市的石窟摩崖造像屬于中小型石窟一類,只要重視開發與保護,不斷培養出新的熱點產品,逐年完善、升華,就可以形成張家界石窟旅游興盛局面。通過對玉皇洞石窟多次實踐和調查研究,本文只是針對石窟旅游開發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今后將會對其開發和歷史保護進行持續跟蹤研究。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主編.湖南地方志少數民族史料·下[M].長沙:岳麓書社,1992.
[2]王珍翠.大庸文史·第2輯·張家界開發紀實[M].香港:國際展望出版社,1992:169-178.
[3]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文物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413.
[4]張和緯,王清廉.石窟分類及其地學特征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1):124-128.
[5]張辛欣.湖南地區石窟摩崖造像調查與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