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忠
【摘 ? ?要】高中語文是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相比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語文課程,高中階段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詞匯量的增大,而且詞匯難度也在進一步加大,這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是很多同學的心頭刺。本文將淺論詞義辨析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可以助學生一臂之力將心頭之刺拔之而后快。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詞義辨析 ?理解 ?記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2
高中語文是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相比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語文課程,高中階段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詞匯量的增大,而且詞匯難度也在進一步加大,這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也許有人說,從小就學語文還能分不出哪個詞是什么意思嗎?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來說確實是這樣,不求甚解也沒必要求甚解,只要能夠表達出意思即可,但學習不是這樣的,高中學習更不是這樣的。
高中學習是為以后的深入專業(yè)研究奠定基礎,不只是語文,其他任何學科也不能囫圇吞棗,而應該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將問題徹底研究透徹。比如說“美麗”和“漂亮”這兩個詞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否則何以出現兩個詞。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注意這些,但是對語文研究來說,就要分清楚其不同,或者是詞性不同,或者是作用不同,又或者是修飾對象不同,總之都要徹底弄清楚,這樣才能談進一步的語文研究。
詞義辨析是高中語文中常考的題型,在語文基礎知識考查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只有拿到這部分的分值才能決勝高中語文。但是詞義辨析涉及范圍太廣,內容量太大,因此,是很多同學的心頭刺。本文將淺論詞義辨析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可以助學生一臂之力將心頭之刺拔之而后快。
一、理解為手段
詞語是組成語言的重要成分,而語言最基本的屬性就是工具性,所以詞語的最基本屬性也應該是工具性,學會運用是學習詞語的最終目的。而能夠運用的基礎就是理解,清清楚楚地明白其含義及其運用方法,因此,做好詞語辨析題最基礎的就是加強對詞語的理解。有人會說,這有什么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從小就說,可謂駕輕就熟,理解根本不是問題。也許我們確實能描述出大致的意思,但是更全面的或者更深層的意思呢?又有多少人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文所說的理解就是全面地、深入地掌握詞語。
(一)詞的來源出處
要掌握一個詞首先就要明白這個詞的來源出處在哪兒,一方面掌握了詞語的由來可以幫助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記憶和運用。有同學會說也不是每一個詞語都能查到出處的,事實也是這樣的,但是大部分的成語等都是有出處有典故的,比如“聞雞起舞”講的是祖逖半夜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的故事,剩余部分則可以借助單個詞的意思進行理解,這樣大部分的詞語就可以進行掌握了。掌握詞語的出處對于詞語的運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要同學們能堅持收集常考詞語,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詞性不同
詞語都有詞性,不同的詞性在句子中充當的成分也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詞語在句子中的運用,所以,理解詞語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詞性問題。給出一個詞語,首先要知道其能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然后根據句子所缺成分進行分析。比如,名詞可以做主語、賓語,動詞可以做謂語,形容詞可以做定語、謂語、狀語以及補語等等。另外由詞性決定,每個詞語的修飾對象不同。每個詞基本上都有固定的修飾對象,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用語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現代漢語的用語規(guī)范,但是考試中尤其是高考中絕對不會出現像網絡用語那樣不規(guī)范的用法,所以在考試中學生很容易受干擾。
對于常考詞語的修飾對象,學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加強對其詞性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其提高做題效率。運用這一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詞可能有多個詞性,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句子中,詞性也有可能會隨之變化。比如“游泳”一詞,即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賓語成為名詞。詞性這一方法被很多同學忽略,認為詞性無關輕重,但是如果能掌握這些內容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做題效率。
二、記憶是根本
對于所學到的知識,不能僅限于理解更不能限于寫在書本上,而應刻在腦子里,裝在心里,這樣到運用之時才能信手拈來,不至于臨陣磨槍翻課本,更何況考試時也沒有書可以翻,所以將學過的知識裝在腦子里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對于加強記憶我并不提倡死記硬背,而是有技巧、有計劃地記憶,力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相對于這種知識點來說,死記硬背也是不合適的,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強化正確知識
不斷強化正確知識,可以使學生避免受到錯誤信息的干擾而有所混淆,對于增強選擇的正確性具有很大作用。就像在培訓銀行工作人員時,銀行不會讓工作人員接觸到假的人民幣,全部用真的人民幣練習,這樣當其遇到假幣時就會有很強烈的感覺。詞義辨析題也是如此,對于一個詞語,如果學生接觸過正面信息也接觸過負面信息,那么這兩種語感就很容易混淆,分不清對錯,平時的練習中能夠加強學生對正確知識的記憶,負面干擾程度就會下降很多,有助于學生提高正確率。
(二)分類別記憶
首先,對于詞語的積累需要學生日積月累才能發(fā)揮作用,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學們從小到大背過很多關于堅持的名言警句,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就寥寥無幾了,因此,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非常必要,堅持每天看,每天記憶,相信有一天鐵杵會磨成針的。其次,每天的記憶內容也不要五花八門,而要分類別記憶。比如,可以按意思,近義詞或者反義詞一起記憶;也可以按詞性,動詞、名詞、形容詞等等,這樣有條理地記憶會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三)運用練習
對于裝在腦子的知識,不能讓其“躺著不動”,而應該讓其“活動起來”,真正在實踐中運用,這是檢驗知識學習效果的最佳方法,也是高中詞義辨析學習的最終目的。運用練習要根據每天的記憶內容有計劃地配套練習,不斷強化運用效果,練習題的選擇要盡量選擇質量高的題目,比如真正的考試題等等,不能用一些良莠不齊的題目,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要貪多求快,陷入題海戰(zhàn)術不能自拔,而應該保質保量地完成,然后根據答案仔細分析出錯原因,并做好錯題的收集整理工作,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詞義辨析題型需要同學們長時間的積累和琢磨,要做好這一部分題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海量做題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同學們持之以恒,每天積累并用心體會,最終達到滴水穿石、繩鋸木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