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紅
【摘 ?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淡化語法教學,重視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這本是一種科學的語文教學觀和學習觀,然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走得太遠,將語法教學原本提倡的“淡”換成了“棄”,走向了一個極端,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出現了新的問題。如何正確對待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法教學,怎樣給語法教學定位,作者結合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法教學 ?教活語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6
在中學課程改革過程中,中學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開始從強化走向淡化,語文教育逐步重視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中“淡化語法”這一提法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兒了,它在近些年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頗為盛行,同時也折射出人們對于如何把握語法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今,新課程改革深入人心,語法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中最具爭議的焦點之一。
一、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現狀
(一)語文教材的編寫輕視語法教學
教材是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重要地位。我們可以看看近幾年中學語文教材關于語法項目的編排情況。一般情況是,教科書不專門講語法知識,而是在輔助教材或綜合練習里涉及一些語法內容。
(二)語文教師誤解新課標精神,漠視必要的語法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法教學涉及的語法知識作了一些刪減,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壓縮了語法知識的比重。客觀來講,新課標對語法知識的處理立足于多年來對語法教學的不斷反思上,目的是避免語法教學繁瑣細致,而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
遺憾的是,受“考什么教什么”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不少老師在對新課標和教材編排體例的認識上出現了嚴重偏差,誤以為語法教學無足輕重,有的“因地制宜”,對于語法教學內容,有時間就“點綴”,教學時間不夠就急于應付、草草了事;有的在教學中實行“語法零教學”,干脆不教語法,理由是語文能力不是靠學語法提高的,而且絕大部分不在考試之列。這種教學中各行其是的狀況,使語法教學陷入混亂。
(三)學生理解和分析語言的能力不容樂觀
呂叔湘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中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很差,中學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對于少、慢、差、費的嚴重程度,恐怕還認識不足。”
時過二十年,盡管語文新課改取得了成績,但是不少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難以具體明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情況依然存在,中學生語文能力仍在滑坡,語文水平仍在下降。
(四)語法教學評價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
在教材的編寫上,我們可以看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無論是人教版還是北師大版,在每一課結束后都有相應的研討與練習,而在這些研討與練習中大部分是文學內容,是對感情及個別字詞的解釋,極少涉及語法內容。語法的作用好像只用于試卷中修改病句的考查,課后練習中也只象征性地出幾道病句修改題,并不能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不少老師認為語法學習無用,語法考試也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總之,反思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對語法知識的作用,語法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存在極左極右、忽冷忽熱、搖擺不定的問題。這一切恰好說明,中學語文語法教學需要改進,需要擺正位置、精選內容、優化教法。
二、充實語法教學的方法探析
(一)在閱讀教學中講語法
葉圣陶說,課本無非是個例子,對于語法來說,它同樣是最典范的例子。如果結合文本來講解語法,在文本中發現并帶領學生發現有效的語法點,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與訓練更有針對性,那么,學生不再單純地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服務于文本的閱讀,就能學以致用了。
(二)在作文教學中講語法
呂叔湘先生曾強調,在初中“以結合作文評改示范講為主,作文評改示范最有用”,這是經過充分考慮提出的,對我們很有啟發。胡明揚明確指出:“在中學教語法不是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教語法完全是為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服務的。”最能體現語法對中學語文教學實用性價值的環節當數作文,學生對語法的掌握程度及運用水平,會典型地反映在習作中,也就是說,學生對漢語的實際運用,組詞造句,聯結句子為句群、段落、篇章,運用漢語的能力,在作文中會反映得比較充分,而語法正好是管語言的規律的使用“對不對”的問題。作文語病包含了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語法信息。
總之,作文評改是學生歡迎的課,在這種課里講語法是有的放矢的,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可消除語法教學的枯燥感,也許這是語法教學的一個突破點。
(三)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講語法
前面說的是讀寫訓練,都可以容納語法,口語交際訓練也可以容納。比如,要訓練學生出口成章,就要他明白句子如何銜接連貫成為一個個句群。幾句話要組織成一個句群,就要圍繞一個意思說,在說甲意思時,不要出現說乙意思的句子,而且在口語表達中,要學會恰當使用關聯詞,處理好分句間起承轉合的關系,嚴密而又高效地組織句子,表情達意。
(四)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講語法
語法知識比較抽象,所以不能孤立地教,呆板地教,要力求教活。語法教學也需要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講名詞的特點,一位教師一口氣說上“三個腦袋、八條腿、四根尾巴、七張嘴”,學生很快悟出,名詞受數量詞的修飾。講動詞的作用,這位教師在黑板上寫“王老師饅頭”,學生哄堂大笑,這位教師接著說:“王老師啃饅頭,王老師買饅頭,王老師做饅頭。”笑聲中,大家加深了理解。
以上,在讀、寫、聽、說幾個方面,我對中學語法教學提出了幾點看法和教學建議。應該明確的是,當務之急是要對語法教學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然后在教學方法上狠下工夫,找準突破口,可以運用隨機教學的方法,注重滲透,力求教活,從而使學生很好地掌握語法知識。如果教學中使學生掌握了詞、短語、句子的組合規律,進而學會分析它們的結構,那么對很多語言現象的解讀就能豁然開朗。這樣,語法課完全可以上得生動活潑、有趣有用,學生也一定會學得有滋有味,有規可循,語法教學的效果一定會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