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華
【摘 ? ?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陪伴人的一生。在當前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幫助學生完成有效學習,才能使學生在各個階段學習中處于不敗之地。因此,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更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及今后語文學習的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1
一、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語文的自制力較差
一般來說,孩子在小學階段,容易跟隨興趣的轉移,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日常生活中處在固定的語言文字環境中,所以孩子更容易忽視語文的學習。學生在課上經常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或是聽課溜號,總是需要老師的不斷提醒。在做語文家庭家庭作業時,學生往往是一邊玩一邊做,需要家長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完成。
(二)學習語文的動力不足
學習動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業成就。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關注不夠,相對于數學、英語學科來說,其關注度往往是最少的,這與語文成績很難立竿見影有關,從而導致孩子學習語文的動力不足。許多學生上課時只是一味聽講,遇到問題不能主動動腦思考。在平時的學習中也不刻苦,不能按時預習復習,對語文學習成績的要求不高。
(三)學習語文存在依賴心理
通過調查反饋,特別是通過家長訪談,不難發現學生的學習依賴心理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在語文教學中,時常有標準答案在左右孩子們的思想,導致學生的發散拓展思維受到束縛,對老師的講解和說明過于依賴。同時,有的學生家長對孩子事事包攬,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代替孩子理解思考問題,甚至幫孩子做作業的現象也十分常見。
(四)語文書寫習慣不佳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抄寫生字時經常出現筆順不對或是筆畫不對的問題,糾正之后依然會再次出現,而且有的學生書寫潦草,頁面不整潔,需要不斷提醒,才會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做作業、考試中經常馬虎,不能審清題目,忙于寫答案,或是寫完答案后,不進行認真檢查,出錯率非常高。
二、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不僅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影響,而且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也有著影響,所以,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培養是自主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和學生終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學生在這一時期有極佳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這一時期要引導小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同時,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預習習慣入手,逐步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培養良好的習慣。對于預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在上課之前,學生必須熟讀課文,對每篇文章至少讀三遍并寫出讀后感;其次,預習時,學生要圈出本課的生字新詞,找出重點句子并寫出體會,而且要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問;再次,預習情況要及時檢查。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進行檢查,也可以采用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方式。如果發現有學生沒有完成預習,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督促,使其及時完成。
(二)良好思維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所以,應避免讓學生對教材生字、詞語等內容的死記硬背,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做到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應緊跟新課改理念,對教材內容不斷鉆研,從而營造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加強學生體驗,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提升,從而能夠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好習慣,的掌握更多語文知識。語文教學一般包含字、詞、句等多方面內容。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掌握有效方法,方可做到輕松學習,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朋”通常設計出“月月相伴,是朋友,朋友處得久,一定常在走。”這類的識字方法,有助于學生記憶。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只要加強引導,便能夠使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
(三)廣泛閱讀的習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不無裨益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時就課文中涉及的某一問題會產生強烈的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動機。
例如學完《太陽》一文之后學生在了解了太陽的大小、溫度、離地球距離的遠近以及和人類密切的關系等知識以后他們還很想知道太陽黑子、黑洞、臭氧層等是怎么回事他們渴望能讀到更多的關于太陽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關于太陽的知識。于是我給學生們推薦了《個宇宙之謎》這本書并指導他們閱讀;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后學生很可能會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腳。
在教學中我有計劃地介紹《植物百科》課外讀物和提供一些有關于其它植物的腳的圖片給學生看,指導學生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語文學習,也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的好習慣,也必將在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產生潛在的影響,幫助其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取得更多學業上和生活上的成功。但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在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老師及家長必須要有耐心地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焦蘇紅.淺析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學周刊,2012,(5).
[2]盧益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課程教學研究,2012,(8).
[3]張彬福,李教.小學語文教育學輔導.當代電大(教學),19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