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芬英
【摘 要】所謂混齡教育,就是把3—6歲不同年齡的幼兒放在同一個環境生活和學習,讓他們彼此合作和互相模仿學習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異齡伙伴間的學習與交往,兩者能各自獲得不同的益處:年幼者將會有更多的學習知識、經驗與技能的機會;年長者能增強責任心、自信心,提升組織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幼兒園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混齡教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社會性行為,為幼兒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混齡教育 意義作用 應注意的問題 幼兒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9
一、幼兒園混齡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一)能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1.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與自信,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混齡活動里,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長的幼兒更愿意和他們分享,在產生沖突時更愿意謙讓和承擔責任,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增強了愛心與責任心,而年幼的幼兒由于得到幫助,更容易獲得成功,也增強了自信心。
2.擴大了幼兒的接觸面,為異齡幼兒的交往、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例如:玩混齡活動時,孩子們通過討論,協商分配角色與任務,明確分工的內容等,樹立規則和責任意識,交往與合作能力都得到很好提高,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二)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發展
混齡教育能促進幼兒認知沖突的發展,有助于缺乏知識經驗的幼兒模仿有知識經驗的幼兒,并內化為新知識經驗,促使他們智能的發展。如:在混齡表演游戲《白雪公主》中,由于幼兒創設了新情境,增加了新角色,表演時缺少合適的道具,年長幼兒會根據自己已有經驗,用成品或半成品玩具代替,這不僅讓年幼幼兒學到知識,年長幼兒也獲得新經驗,二者的認知能力都得到發展。
(三)能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心理
在混齡活動中,不同年齡幼兒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心理也是不同的,如:年幼幼兒對年長幼兒的尊重、欽佩,年長幼兒對年幼幼兒的關愛、同情。有了混齡活動,獨生子女的情感發展就不會單一,他們互相關心和幫助,從“愛自己”逐漸變成“愛同伴”甚至“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等,讓幼兒體驗到多種積極情感的同時,避免幼兒“自私、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與情感的產生。
二、開展混齡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目標的制定要體現混齡特色
混齡教育的對象是幾個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他們表現出不同的知識經驗與技能,因此,教師要全面了解幼兒,包括其性格、體質、動作發展等,循序漸進地制定出有混齡特色的目標,并體現目標的層次性、整合性。例如:開展混齡健康活動《扣鈕扣》時,大班孩子扣鈕扣的技能已經很好了,但小班孩子還不是很熟練,比賽時大班孩子埋怨小班孩子速度慢,而小班孩子則顯得緊張,兩者慢慢對活動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們將活動目標細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要求年幼幼兒學會扣鈕扣的方法;第二層次要求年長幼兒能熟練地扣鈕扣;第三層次將前兩個目標整合、提升:1.學會扣鈕扣并能熟練地操作;2.樂意主動接近他人,體驗接納與被接納的感受。
(二)內容的選擇要符合混齡要求
1.設置情境,讓內容吸引混齡幼兒的興趣。
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幼兒自發參與混齡活動,這比教師空洞說教更生動有效。以音樂活動《摘果果》為例,由于教師在活動室四周創設了秋天“碩果累累”的情境,混齡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提高。
2.改變玩法,讓內容適合混齡活動的開展。
并不是幼兒園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開展混齡活動,很多需要改變游戲的玩法才能進行。譬如:混齡體育游戲《夾球前進》是一種需兩人配合的活動,由于年齡和動作發展差異,中大班幼兒不能很好合作完成,于是我們就改變玩法,要求幼兒按年齡區別以“大—小—大—小”的規律分成兩組站好,由排頭一個一個往后傳,比比哪組的球傳得快。這樣,原本兩人“夾球”玩的游戲就變成了分組“傳球”玩的游戲,適合混齡活動的開展。
3.降低難度,讓內容照顧到混齡幼兒的個體差異。
開展混齡美術活動《家鄉真美》時,我們一致認為題目不夠具體,內容比較抽象,不適合開展混齡活動,于是就把《家鄉真美》改成《幼兒園真美》或《媽媽真美》,降低了難度,讓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幼兒操作時能有較好的感性經驗,并照顧到混齡幼兒的個體差異。
(三)開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混齡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廣義上,既有混齡教學活動、混齡主題活動、混齡區域活動、混齡早操活動,又有混齡生活活動、混齡戶外活動、混齡節日園藝活動等,甚至還可將混齡教育向家庭、社區延伸;狹義上,主要有“連續性混齡”和“間斷性混齡”,幼兒園應提倡以“間斷性混齡”為主,即平時按年齡分班,只在某些活動需要時打破班級與年齡界限,并且要從易到難,打好基礎,循序漸進,逐步從“間斷性混齡”發展到“連續性混齡”。
(四)材料的投放要合理豐富
混齡教育材料的投放也是一大要點,混齡幼兒的個體差異較大,對材料的要求也更高。教師提供材料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層幼兒的需求,注意材料投放的多樣性、層次性、合理性:多樣性能讓幼兒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層次性指要有明顯的難易差異,讓幼兒根據自己能力水平選擇適宜的材料;合理性即不能把所有材料一次投放進去,應分期分批地不斷更新,以此不斷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
三、組織、實施混齡教育的幾種做法
(一)創設和諧、寬松的氛圍與環境
為配合混齡教育,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體現“安全、寬容、關愛”的特點,混齡教育所要求的彈性化環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照顧幼兒在能力水平、知識經驗技能、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別。例如:在活動場地方面,可將一個大的活動區分成若干個小的活動區,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在教玩具的提供上,既有小年齡幼兒喜愛的娃娃玩具與拼插玩具,也有大年齡幼兒喜愛的棋類、拼圖玩具;在班級設施上,也要體現年齡差異,例如桌椅的尺寸有大小、高低的區別,使異齡幼兒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共同學習生活,從而真正促進他們和諧發展。
(二)善于觀察,講究方法,有效指導
1.善于觀察。觀察主要包括:活動內容幼兒是否感興趣?幼兒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交往與合作的意識?能否協調與同伴的關系?能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
2.講究方法,有效指導。教師應采用不同方法,適時介入,有效指導混齡活動。比如在玩“老鷹抓小雞”游戲時,指導中、小班幼兒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教師扮演角色參與其中;而對大班幼兒則放手讓他們自己協商分配角色,遇到困難嘗試自己解決。但很多混齡活動是不分組的,我們較多采取參與式的指導,帶動混齡幼兒一起游戲,并讓幼兒互相觀察、互相學習,培養他們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大班孩子“以大帶小”的作用,例如:開展混齡語言游戲《蘋果蹲》時,教師講過一遍內容和玩法后,大班幼兒大都能理解,而中班的幼兒則顯得不是很懂,于是我們就讓中班的幼兒跟著大班學,重復幾次后,中班幼兒漸漸掌握了方法,由“跟著學習”過渡到“主動參與”;再例如,我們還把混齡的形式融入到幼兒早操中,以大帶小,編排了集體舞《請你和我跳個舞》、《找朋友》等,讓大班幼兒帶著小班幼兒一起表演,幼兒興趣濃厚,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合理評價,及時反思與改進
1.采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評價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幼兒先自己說說,然后教師總結評價,起到主導性的作用;第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相結合。幼兒自己先說一說,異齡同伴再相互評一評、議一議。由于大班幼兒對這種評價已積累一定的經驗,會帶動中、小班幼兒在“參與積極性、交往合作情況、活動效果”三方面進行評價,成為混齡活動評價的主要形式。
2.要及時反思、調整與改進。有時教師在活動預設時想得不夠仔細和全面,導致活動的過程出現諸多問題,因此,教師應在活動結束后進行認真地反思、改進與調整,總結出經驗,才能讓下次活動更順利地開展。
(四)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開展混齡教育要轉變家長觀念,獲得到家長的同意、支持與配合。許多家長對混齡活動這一形式難以認同,擔心認知水平不同的幼兒在同一個活動里,自家的孩子在發展上會“吃虧”。因此,幼兒園應讓家長了解混齡教育的目標、內容及組織形式,通過“家長開放日”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消除家長對混齡教育的偏見,同時也可以采取“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講座、深入家庭訪問、辦好宣傳欄”等措施,解決家長的顧慮與擔憂,為“家園共育,形成合力”打好基礎。
當前,混齡教育在教材內容、組織形式、實施策略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幼兒園不能盲目跟風,而應在各方面條件較成熟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實施,為異齡幼兒之間的交往、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