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楊杭旭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39
摘 要:當代社會對“軟實力”特別是對團隊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是高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典型零件測繪是一門分組教學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小組教學這種模式多角度地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該文結合典型零件測繪課的特點闡述了小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典型零件測繪 團隊合作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a)-0139-02
“軟實力”簡單的說就是“對人”具有待人誠信和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對事”具有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對己”具備一種責任意識以及抗挫能力。當代社會對“軟實力”特別是對人際交往與合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用人單位在選擇錄用人才時,十分重視考核其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狀況。然而,近年來用人單位對新招聘畢業生的短期工作情況反饋較多的一項是:不少畢業生在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上,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而且總是表現得過于自我。目前大學教育中以基礎和專業知識教授為主,以課堂考試為主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獨立思考與完成,加之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導致現在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缺失現象非常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個體價值的實現及職場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探討。
1 問題的提出
團隊合作能力是可以培養出來,但是如果離開一個有效的載體來空喊團隊合作,團隊合作將是一個空中樓閣。典型零件測繪這門課程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是將機械制圖原理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門緊密聯系生產實際的工程技術基礎課。由于典型零件測繪這門課程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能夠令同學們在知識的共識、共享與共進過程中感悟與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零件測繪教學的時間,注重對學生多種能力尤其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典型零件測繪這門課程在省內應用型高校中一般都是采用小組教學的模式,根據筆者對省內高校這門課程的授課情況調查,發現在實際的小組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1.1 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技能不足
在課程的實施中,發現小組內有的成員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畫草圖、標尺寸,很少參與組內討論,缺乏與同學的交流,有些組員認死理,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這些現象反映了現在的高校學生特別是獨生子女,習慣在學習中取得個人優勢,不善于強強聯合或者強弱互補,缺乏與同伴交流及與團隊合作的意識與技能這一現象。
1.2 團隊成員的個體職責不夠明晰,缺乏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
在課程的小組實踐中發現,教師只是安排每組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軸套、盤蓋、箱體等各類零部件的測繪工作,小組實際操作中角色分工不明,成員的參與機會不均,很多學生實際上要么是各自為政,要么只依靠其中一人或幾個人,沒有分工也就沒有合作,很容易導致“搭便車”和“吸盤”效應。
1.3 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調查發現,很多高校該門課程的考核評價不夠完善,成績的很大部分都是材料的提交,這使一部分學生課堂上不思考、開小差、紀律性差,但材料都提交最終也通過課程考核,這種考核機制極大地降低了小組教學的初衷目的,也降低了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效果。還有些評價機制過分看重個人在團隊中的表現,缺乏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評估。
2 如何在典型零件測繪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2.1 以“領導能力”遴選小組長
調查發現,這門課程的分組一般是兩種,簡單的是按寢室分組,復雜一些的是按制圖能力的好壞。組長一般就是寢室長或者畫圖成績好的同學。組長的主要工作就是協調組織好整個小組的運作,在課程小組實施中存在的角色分工不明、“搭便車”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組長工作的不得力。可以看出在遴選小組長時最應該著眼的就是“領導力”。在教學中若選用具有領導才能的學生擔當小組長,可有效地將團隊的一盤散沙轉變為有序的“全民總動員”,組長合理安排課程分工,組織每一個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課堂任務,通過合作完成任務,既避免了個別學生在課程中無事可做的現象,又使學生樹立了團隊合作的觀念,加強了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意識,這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2.2 教學實施中以“課堂案例“滲透團隊合作
調查發現很多學校該門課程教育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只是在素質標準中順便提到團隊合作,在實際教學中一般都少有提及。而團隊精神需要通過對群體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合作中產生共同的使命感和認同感,再通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強化團隊合作,從而使學生自發產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因此,在典型零件測繪課堂上、在每一次的教學中,要安排一定課時,分析該次課上大家的團隊合作情況,并將團隊合作意識、精神等融入其中。并結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宣傳為什么社會如此需要團隊合作、大學生應該如何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等。通過分析講解,使大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實踐團隊合作。
2.3 制定“個體與團隊考核關聯”的新型課程考核方案,實現多元化評價
調查發現,很多學校的該門課程考核方案中學生成績的大部分是學生把最終的材料上交,教師根據材料給出的分數,這樣就出現了在小組教學中組內只有一至兩名同學在思考、在畫圖,其余同學只是旁觀者,快結束的時候把材料抄上補齊的現象,這部分旁觀者同學由于把思考學習的任務都變相轉移到組內一至兩名同學身上,自己無思考的動力,就出現了睡覺、偷著玩手機,東張西望等現象,極大地降低了小組教學的初衷目的,也降低了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研究了“個體與團隊考核關聯”的課程考核方案,把組內個體隨機變成團隊代表進行多元化考核,個體的表現與團隊表現息息相關,這樣就使組員在教學實施中不敢懈怠,集中注意力,從而真正達到“全名總動員”。
3 實施的關鍵問題及思路的創新之處
3.1 關鍵問題
實現分組的公平性,使每組實力相當。
可參考與此次課程聯系密切的且已經學過的相關課程的成績,同時結合學生的自律性等各方面表現進行分組,最大程度上實現分組的公平性。
每組考核實現個體選擇的隨機性,去除主觀性選擇。
改變以往的點名提問方式,隨著上課的進行,教師對學生已經有所了解,難免會產生這組點好的學生,那組點差的學生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采用每組抓鬮選擇的方法,實現選擇的隨機性,剔除主觀因素。
3.2 思路的創新之處
(1)“個體與團隊考核關聯”的考核方式,提高團隊成員參與積極性。
該文研究的考核方式,既不是單純地考核個人也不是單純地考核組別,而是個體與團隊考核關聯,由于考核個體的隨機性,將以往小組中“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做陪客“的現象轉變為“幫助表現弱的同學一起前進,實現人人進步”的良性小組合作效果。
(2)個體選擇的隨機性,實現小組團隊的“全民總動員”。
由于考核個體的選擇是隨機的,每個個體的表現都與團隊表現密切相關。此種方案的實施就使那些不想學習,三心二意的學生覺得因為自己“一個蛆子壞一缸醬”拖累別人覺得心里過意不去,另一方面,組內學生也不想自己的成績被弱的同學拖差,也會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去幫助基礎弱的同學,從而達到“全民總動員”。
4 結語
大學生畢業后一般都是在工作單位的團隊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個人的力量較團隊力量來說,比較薄弱,要想有好的發展,必須跟團隊一起努力做出更突出的業績。所以,團隊協作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而團隊合作需要載體來實現,典型零件測繪不應該只是鞏固知識,而是應該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該文利用典型零件測繪這一載體,認真研究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總結了一些思路,希望對實踐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龐洪帥,高艷萍,張娜.高校電工學實驗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4):272-274.
[2] 李華蘭.化工原理實驗教學中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J].廣州化工,2014(5):174-175.
[3] 李曉云.從思政課教學的維度透視大學生合作能力[J].高教研究,2013(11):199-200.
[4] 王泉.當代大學生就業“軟實力”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5] 孟祥霞,陶海飛.基于學生能力成長的“合作性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83-85.
[6] 何懷偉,季湘年.試析高等院校醫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4(6):104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