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關鍵詞】 班級管理;民主;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29—01
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頭戲、龍頭戲,同時,班級管理也是一種動態而永無止境的工作,初中班級管理更是如此。初中學生稚氣未脫,但時時處處卻要顯示自己的成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叛逆、盲從、自以為是是其最為突出、最為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如果教師處理不當,便會引發師生沖突,不利于師生之間的和睦相處。于是,筆者在班級管理中盡力做到民主、平等,收到了較好的管理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 制訂班級公約要民主
每學期的第一節班會課,我都要在融洽的氛圍中和學生討論、制訂相關的班級公約,以約束全班學生的日常行為。例如,在七年級時我們制訂了以下公約:
1.在教室里輕聲慢步;2.先舉手,后發言;3.多說謝謝,對不起;4.學會用耳朵聆聽;5.懂得用心理解。并附有備注欄:(1)班級公約面前人人平等;(2)進教室后要遵守班級公約,包括教師;(3)人人監督,互相促進。在起初貫徹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太習慣,此時作為班主任的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引領學生們從多說“謝謝”、“對不起”做起,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練習,學生們都習慣用“謝謝”表達感激之情,用“對不起”表達歉意了。這使學生們感受到班主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訓斥者、說教者,而在人格、精神上和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中的一分子。這些公約就如同春雨般浸潤著學生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日常行為。
二、班級管理“分權”
我們制訂《班委干部職責》《科代表、小組長職責》等制度的目的:一是為了使班級工作更加有序;二是為了實現班級工作“分權”,力爭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都希望在參與班級管理時露一手。如果權力過于集中在幾個學生手里,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營造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圍,并且會大大減弱班級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當然,學生的管理能力有強有弱,在管理中出漏子的現象在所難免。但是,即使出了漏子,班主任也不能輕易撤換班委干部,而應對他們出現的過失及時加以矯正,或者給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
三、避免出現“特權階層”
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必須建立真誠平等的關系。只有真誠,才能贏得對方的信賴,雙方才會互相敞開心扉;只有平等,才會出現雙方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班級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也就是說,要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平等,班級中就不應該有“特權階層”。在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切忌剝奪或架空班委干部(包括小組長、科代表)的權力,把本屬于別人職責范圍內的事情交給自己信得過的人去干。被架空的班干部嘴上不說,心里可不舒服,漸漸地就會對班級工作漠不關心,而老師信得過的“特權階層”也可能因此而遭到孤立。所以,班主任必須樹立一種觀念:讓所有學生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
四、集體決策,民主議事
有的班主任總認為,學生不成熟,不會議事,只要自己的決策是對的,在班里發布命令就行。其實,這是導致專制型管理的根源。但如果學生們怎樣說,班主任就怎樣辦,則又會陷入放任型管理的泥潭。最好的辦法是,讓好的決策得到學生的認可。在組織議事前,班主任要先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學生聽,并闡明這一想法的依據,然后再交由學生討論通過。但也有可能出現學生通不過的尷尬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要進行冷處理或找別的辦法解決。舉例來講,如果你認為某個同學是當班長的最佳人選,通過引導后,學生選舉產生的卻是另一名同學該怎么辦?你可以提出讓這位同學當班長助手的建議,這樣,學生們一般不會反對。然后,根據這兩名同學各自的優點依照班長職責進行分工,同樣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事例無法一一列舉,但有一點必須肯定,那就是在決策議事時,班主任不能隨意剝奪學生的民主權利。
五、發揮示范的作用,探索自我評價
常務班委和值周班長成員是班級的骨干分子,他們是在服務的基礎上實行管理的。他們的示范服務是一種無聲的管理、無形的激勵,正是這種無聲無形的管理和激勵使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有聲有形的班風蔚然形成。在這種風氣中,班級管理工作通過一種示范激勵的途徑使學生將自己與他人之間、自己與制度之間、自己與自己之間進行比較、對照,從而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編輯:郭裕嘉